佛山逢简水乡:古桥古屋的岭南秘境
佛山逢简水乡:古桥古屋的岭南秘境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杏坛镇,有一处被誉为“广东周庄”的岭南水乡——逢简水乡。这里小桥流水人家,古意盎然,处处散发着千年的文化气息。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份宁静与古朴之美。
古桥映水,见证千年沧桑
逢简水乡的古桥是其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其中,明远桥是顺德现存最长的明代石拱桥,全长25.10米,顶宽4.6米,高4.5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红色砂岩结构,桥栏石板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两旁望柱各十四条,柱头雕石狮一只。明远桥始建于宋朝,经历重修,现存为明代风格,1999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鳌桥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科进士刘云汉建造,重修于民国十年(1921)冬季,是一座以红色砂岩构筑的单孔拱桥。桥面是用白色水泥岩砌成,有桥栏,望柱顶状如“官帽”。桥横栏一边刻有阳文“金鳌”,另外一边刻有阴文“玉蝀”,一桥两名,实属少见。据古老的传说,清康熙进士刘云汉为太子老师,康熙帝为表彰其功劳,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鳌玉蝀”之名。而这座桥,也是刘云汉仿京城皇室花园的“金鳌玉蝀”桥建造的。桥两旁浓荫蔽日,十分舒适。
巨济桥同样由李仕修修建,是一座精美的三孔石拱桥,最后一次重修在1929年。桥梁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两边各有十二级石阶,桥栏两边各有望柱十四条,柱顶各有石狮子一只,柱身刻有“桥面一带,禁卖什物,有碍交通,严拿究罚”的字样石栏华板刻花纹图案装饰。
祠堂牌坊,彰显人文底蕴
恩荣楼(梁氏进士牌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纪念进士梁乔升而建。牌坊上刻有“恩荣”“钦点”“进士”等字样,展现了古代科举文化的荣耀。恩荣楼原楼建于明朝,是一座木结构门楼建筑,雕檐画栋,极尽精美,被誉为广东四大木结构牌楼。可惜“文革”期间已被拆毁,现只剩下石基底座。现在看到的建筑是在原旧址按原貌重建的,牌楼为四柱三间三层楼仿古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度约16.8米,共七层。
刘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祠堂之一,现作为杏坛非遗展示馆使用。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配以陡峭的屋顶,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高大而淡雅的灰塑正脊,高高的墙身,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带来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出,成为梁氏族人重要的宗族活动中心。
水乡人家,传承岭南文化
逢简水乡的布局呈梳式结构,临河分布着公共活动中心如祠堂、书院和神庙,每条巷道对应一个水埠和支祠,体现了典型的岭南水乡规划特点。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宅、祠堂及30多座风格各异的古桥,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逢简水乡历史上曾出过13位进士和60多位举人,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舞龙、飘色等民俗活动,以及双皮奶、鱼面等地道美食。游客可以品尝到均安蒸猪、双皮奶、鱼面等地道顺德美食。
古村新颜,焕发时代活力
近年来,逢简水乡进行了古村落活化项目,将一些古建筑改造为文旅休闲空间。例如,和之梁公祠被改造成岭南文化特色的生活美学馆,成为集咖啡、阅读、文化传承、艺术文创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让古村焕发新的生机。
逢简水乡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广东省旅游名村”等多项荣誉,被赞誉为“现实版世外桃源”。通过这些特色景点与建筑,你可以充分感受逢简水乡的历史魅力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