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对话李云中:《封神三部曲》的美学探索
乌尔善对话李云中:《封神三部曲》的美学探索
随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热映,一部展现电影背后美学创作的重磅作品——《<封神三部曲>李云中造型设计原画集》近日正式发布。这部原画集不仅收录了上百幅精美画稿,更凝结了导演乌尔善与画家李云中对电影美学的深度思考。
三分历史七分传统:独特的创作理念
在新书发布会上,李云中分享了他与《封神三部曲》的渊源。七年前,当他加入这个项目时,团队就确立了一个独特的创作理念——“三分历史七分传统”。这一理念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既保证了作品的历史质感,又赋予其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在创作过程中,李云中深入研究商周时期的文物资料,从青铜器纹饰、服饰形制到建筑风格,力求在细节上还原历史真实。同时,他又巧妙融入中国传统美术的审美意趣,借鉴古代壁画和水陆画的技法,创造出既传统又新颖的视觉语言。
精妙绝伦的角色设计
原画集中收录了大量人物造型设计,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构思。比如商王殷寿的冕服设计,最初依照史料记载以白色为主,后根据电影剧情需要调整为玄青色,并加入饕餮纹饰,既符合历史,又凸显了角色性格。
姬发的形象设计则体现了历史与艺术的平衡。历史上姬发伐纣时已年届中年,但为了呈现青春热血的气质,最终采用了少年形象。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剧情需要,又让角色更具亲和力。
雷震子的设计则充分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其蓝色皮肤与道教五行文化相呼应,青面獠牙的形象源自传统雷公造型,而双翅的设计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创造出一个既传统又新潮的神兽形象。
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
《封神三部曲》的美学创作并非简单复刻传统,而是在继承中创新。比如八臂哪吒的设计,就源自古籍记载,但又通过现代视觉语言重新诠释,使其更具冲击力。邓婵玉的造型则突出了古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展现了传统美学的韵味。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人物设计上,还贯穿于整个电影的视觉体系。从殷商的青铜器元素到西岐的山水画意境,从道教艺术的神秘到明代服饰的典雅,每个视觉元素都在讲述一个独特的文化故事。
跨媒介创作的新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电影视效工作室导师穆之飞对李云中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李云中以国画形式开展电影概念设计,创造了一种独立于电影本身的艺术形式,为传统艺术与现代电影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这种跨媒介创作模式,既保持了传统艺术的独立性,又满足了电影工业化的需要,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开辟了新路径。
《封神三部曲》的美学创作,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乌尔善与李云中带领团队,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打造出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封神世界。这部原画集不仅是电影创作的记录,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艺术品,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神话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