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中棉所49助力产业发展
《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中棉所49助力产业发展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上海发布,详细介绍了新疆棉产业的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在政策引领下,新疆棉纺织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资源利用水平,还提升了棉花品质。特别是在“中棉所49”等优质棉花品种的推广下,新疆棉花产量稳定增长,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疆棉产业的崛起
新疆棉花以其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而著称。棉花纤维长度长、强度高、色泽洁白、含杂率低,是纺织工业的上等原料。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774.98千公顷,到了2024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缩减至2787千公顷。
然而,新疆棉花产量却逆势增长。据统计,2023年我国棉花产量约为561.8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约为511.2万吨,占全国产量91%。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和棉花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和产能,补齐棉纺织产业短板,提高棉花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目前,新疆有超过1.4万家棉花相关企业,占全国棉花相关企业的10.28%,显示出新疆棉花产业的庞大基础。
中棉所49的创新突破
中棉所49是针对新疆棉区病害、寒流、次生盐碱和干旱等灾害频发问题选育的品种,具有多抗稳产特性。该品种的选育采用了“多生态区混选—混种棉花选育方法”,并围绕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展了系列配套研究,发明了鉴定棉花新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方法、棉花种子快速发芽试验方法,并起草了由农业部发布的相应标准3项;制定了中棉所49种植技术规范6项。
中棉所49的突出特点包括:
- 早中熟陆地棉品种
- 具有多抗性(抗病、抗逆)
- 产量稳定,平均单产籽棉415.2公斤/亩
- 纤维品质优良,适合机械采摘
自审定以来,中棉所49首批进入农业部推荐的主导品种,已连续10年;同时作为国家和省(区)两级棉花区试的对照品种,分别连续8和9年;累计推广面积7118.5万亩,占西北内陆棉区主导品种总面积的54.8%,新增利润122.43亿元。其中,近三年推广面积2650万亩,新增利润33.36亿元。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棉所49的推广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品种的育种技术在棉花育种理论、方法上具有先导意义,对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也做出了贡献。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新疆棉花种植、管理和采摘等环节实现了从传统人力向机械化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棉花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还促进了棉花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精准化,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为推动棉花行业产量提升、产业规模化生产升级,机械化将成为越来越多棉花种植商户降本增效的主要选择,这将为我国棉花行业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带来更多驱动力。
综上所述,中棉所49作为新疆棉区的主导品种,不仅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出色,更在推动新疆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疆棉花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