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沙漠到绿洲的奋斗故事
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沙漠到绿洲的奋斗故事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一首《我的家》唱出了新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的心声。队长田野站在聚光灯下,深情讲述着他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创造的绿色奇迹。
塔克拉玛干,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这里,风沙肆虐,环境恶劣,曾被誉为“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田野带领的老兵治沙队,用250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1.2万余亩荒漠变成了绿洲。
这场与沙漠的较量,是新疆生态治理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新疆已建成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仅剩285公里的空白区等待填补。在沙漠边缘,一场场“锁边固沙”工程正在实施,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等多种方式被广泛应用。
在距离且末县不远的于田县,另一位新疆儿女如克牙木·吾加布拉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家乡。作为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经理,她将玫瑰花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于田县被誉为“玫瑰之乡”,这里种植的玫瑰花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23年和田地区玫瑰花种植面积达5.55万亩,产量1.26万吨,总产值达1.89亿元。如今,玫瑰花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精油、护肤品等多个品类,并首次实现出口中亚国家。
在春晚的舞台上,还有一群来自新疆艺术学院的年轻人,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着新疆的新面貌。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将传统秧歌与现代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展现了新时代新疆文化的创新与活力。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师生们,用精湛的舞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疆。从1951年建立的西北艺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系,到如今在国内外舞蹈大赛中屡获大奖,新疆艺术学院用艺术传承着新疆的文化血脉。
从沙漠治理到产业发展,再到文化创新,这些新疆面孔在春晚舞台上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新疆这片热土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艺术和文化讲述着新疆的故事。
在这个新春佳节,让我们为这些可爱的新疆儿女点赞,为他们创造的绿色奇迹喝彩,为新疆的美好未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