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历史文化游径:44条文化纽带串起250多个文化遗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历史文化游径:44条文化纽带串起250多个文化遗产

引用
6
来源
1.
https://whly.gd.gov.cn/news_newzwhd/content/post_4516662.html
2.
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4654315.html
3.
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8/30/139996_54710208.htm
4.
https://ysln.ycwb.com/content/2024-08/26/content_52887054.html
5.
https://cagd.gov.cn/v/2024/08/5595.html
6.
http://chguyidao.com/article.php?id=1051

2024年10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在澳门举办,一个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物主题游径”网上平台正式上线。这个平台不仅整合了三地的文物建筑资源,更以“教育历史类文物建筑”为主题,推出了首条跨境文物主题游径,串联起广州番禺学宫、香港大学本部大楼、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等标志性建筑,生动展现了粤港澳三地文化的同根同源。

这一创新举措,正是广东历史文化游径建设的最新成果。自2019年启动以来,广东已推出两批共44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涵盖八大主题,串联起250多个文化遗产资源点,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省的文化遗产网络。

01

“串珠成链”:八大主题游径串联岭南文化

这44条游径如同44条文化纽带,将散落在岭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八大主题游径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

  • 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串联起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旧址等,展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脉络。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以黄埔古港、南海神庙等为节点,重现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华景象。
  • 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通过开平碉楼、赤坎古镇等,讲述了华侨华人漂洋过海、落叶归根的故事。
  • 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以梅关古道、西京古道为代表,展现了古代交通网络的沧桑变迁。
  • 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以虎门炮台、大角山炮台等为见证,讲述了中国近代海防历史。
  • 西学东渐文化遗产游径:通过小蛮腰、中山纪念堂等建筑,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 近代商埠开放文化遗产游径:以沙面建筑群、永安堂等为载体,展现了近代商业发展的历程。
  • 非遗(粤剧)文化遗产游径:以八和会馆、红线女艺术中心等为依托,传承着岭南戏曲艺术的精髓。

02

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记忆的“活化石”

这些游径上的文化遗产点,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走进孙中山故居,仿佛能听到革命先驱“天下为公”的豪迈誓言;漫步黄埔古港,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商船云集的繁华;登上开平碉楼,不禁让人遥想华侨华人远渡重洋的艰辛历程;站在虎门炮台,历史的硝烟似乎仍在眼前弥漫。

03

科技赋能:让文化遗产“触手可及”

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广东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2023年推出的“广东文物主题游径地图”小程序,将44条游径、250多个资源点数字化呈现,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大湾区。同时,各地还推出了《走读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图书、有声书等,以多种形式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04

文旅融合: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广东各地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这些历史遗迹重新焕发生机。例如,中山市打造了以移动端为主的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中山”;佛山将游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打造活力历史街区;肇庆则将文化遗产游径纳入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设置统一的标识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广东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不仅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实践,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它让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活力,也让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联系更加紧密。通过这些游径,我们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能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体会到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