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暴雨来袭!排水系统面临大考
深圳暴雨来袭!排水系统面临大考
2025年1月,深圳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强降雨。据深圳市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此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更对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严峻考验。
排水系统现状:隐患重重亟待升级
面对暴雨考验,深圳市排水系统暴露出诸多问题。南山区水务局在近期召开的深圳湾流域市政排水管网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听证会上指出,当前排水系统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管网老化破损严重。部分区域的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当前高强度降雨的需求。二是内涝积水问题频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能力减弱,容易形成积水。三是城市排水需求激增。随着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排水系统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南山区水务局计划实施深圳湾流域市政排水管网完善工程。该工程将针对管网老化、内涝防治标准低等问题进行系统性改造,通过更新管网设施、优化排水布局,提升整体排水能力。
科学应对:暴雨强度公式修订
为更准确地反映当前降雨规律,深圳市气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市水务局联合修订了暴雨强度公式。新修订的《深圳市分流域暴雨强度公式及查算图表(2024版)》已于2024年12月正式发布,原2015年版同时废止。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此次修订充分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降雨模式的影响,能够为新建排水管网和旧管网改造提供更科学的指导。通过采用最新的暴雨强度公式,深圳市将能够更精准地规划和建设排水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城市防洪能力
深圳市在提升城市防洪能力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根据水利部印发的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深圳市严格落实各项要求,全面加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在预防预备方面,深圳市系统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准备情况检查,重点对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环节进行排查。同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方案预案,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防灾避险能力。
在应急响应方面,深圳市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科学调度水工程,统筹运用“拦、分、蓄、滞、排”等措施,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此外,深圳市还注重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水利技术,提升防洪调度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构建数字化防洪体系,实现对雨情、水情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市民生活:暴雨中的温情与挑战
暴雨天气不仅考验着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一位在深圳工作的闪送骑手分享了他的暴雨经历。对他来说,暴雨天意味着更多的订单和更高的收入。尽管风雨交加,他依然坚持在街头穿梭,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急需物品。
然而,暴雨也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交通拥堵、道路积水、航班延误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应对这些挑战,深圳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值守,及时排除积水,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面对极端天气,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也日益增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了暴雨天气的出行注意事项和生活攻略。从提前准备雨具、关注天气预警,到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注意行车安全,这些实用建议为市民提供了有力帮助。
深圳此次暴雨事件再次凸显了城市排水系统升级的紧迫性。通过修订暴雨强度公式、完善排水管网、提升防洪能力等措施,深圳市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市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共同为建设更加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