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传统艺术的现代复兴
非遗剪纸:传统艺术的现代复兴
2024年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剪纸服装秀在深圳龙岗万达广场上演。模特们身着各式剪纸服装,在《我的祖国》《牧羊曲》等音乐的伴奏下走上舞台。每一件服装都是独一无二的非遗艺术品,这场走秀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的时尚潜力,更体现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剪纸艺术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唐时期。它最初用于装饰和祭祀,宋代以后逐渐普及至民间,成为节日庆典和婚嫁等场合的重要元素。2006年,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当代,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中山市剪纸传承人钟国坚40年如一日坚持剪纸创作与教学,通过公益培训和校园课程推广剪纸艺术。作为小榄民间剪纸第五代传承人,他从6岁起跟随祖母、母亲学习传统民间剪纸技法,坚持剪纸创作40年,熟练掌握各种传统剪刻技法。他不仅在继承家族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还热心于小榄民间剪纸的传承弘扬事业,常到中山各镇街、各单位开展剪纸公益培训活动。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剪纸艺术也在探索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周口市刘氏剪纸传承人刘秀华积极探索AI与剪纸艺术的结合,为传统艺术注入科技活力。她尝试借助AI技术对作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年轻人参与,同时加强与动画、服装设计等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创作出多元作品,吸引广泛受众。
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也为剪纸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世界剪纸艺术研讨会,体现了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世界剪纸艺术》新书发布会现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理解世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传播进行了丰富深入的探讨交流。
剪纸艺术在当代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通过创新与融合,这门古老的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