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寿终正寝”:古代高寿老人去世的雅称及其文化内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寿终正寝”:古代高寿老人去世的雅称及其文化内涵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1A04BRY00
2.
https://www.sohu.com/a/848513571_12112473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0%81%E4%BA%BA/528578
4.
https://www.sohu.com/a/781805135_120796787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3/11/503199_1141028817.s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8/22/42343301_1129112654.shtml
7.
http://lw.news.cn/2024-04/01/c_1310769734.htm
8.
https://m.youdao.com/singledict?dict=baike_detail&more=true&q=%E5%BC%B1%E5%86%A0%E4%B9%8B%E5%B9%B4
9.
http://www.ququ123.top/2025/01/chinese-calendar-sixty-years/

“寿终正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寿终”指高寿而死,“正寝”则是古代君王、诸侯办公的地方,后来泛指住宅的正室。因此,“寿终正寝”原意是指老死在家里,现在也常用来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

在古代,对于高寿老人的去世,还有许多其他的雅称。比如“驾鹤西游”、“仙逝”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古人对死亡的豁达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是“喜丧”这个说法,专门用来形容老人以高龄善终,家人和社会多以庆祝而非过度悲伤的态度对待。

中国古代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推崇孝道,将尊老敬亲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汉朝建立后,更是将养老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颁布了古人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要尊敬长老、抚恤鳏寡。

在古代文物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与长寿相关的文化符号。比如汉代的鸠杖,以“不噎之鸟”斑鸠为标志,寓意健康长寿;西汉彩绘负壶陶鸠则通过鸠鸟背负酒壶的形象,象征着为老人送上的健康祝福。

明清时期的工艺品中,更是充满了寓意福寿的图案。比如明代的剔红九老图圆盒,描绘了九位老人聚会宴游的场景,展现了古人对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清代的青玉蝙蝠双桃,则巧妙地将蝙蝠(福)和桃(寿)结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这些文物和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这种尊老敬亲的文化传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