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治沙英雄到产业先锋
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治沙英雄到产业先锋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来自新疆的面孔成为了全场的亮点。他们中有的是治沙英雄,有的是产业先锋,有的是文化使者,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新疆的魅力。
沙漠中的绿色奇迹
在春晚舞台上,一首《我的家》唱出了新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的心声。队长田野站在舞台中央,背后是2500多个日夜的坚守,是1.2万余亩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三面环沙,自然环境极其恶劣。2018年3月,田野和8名退役老兵成立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承包了3000亩沙地,开始了他们的植绿之旅。
沙漠环境恶劣,种树难度超乎想象。队员们需要先推平沙丘,再修路、拉电、铺设滴灌管网,才能满足树苗的成活条件。2022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打残了已经长到1米高的梭梭苗,损失超过200万元。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治沙的决心。
经过7年的努力,老兵治沙队让万余亩荒芜的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2023年,治沙队获得了“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今年,队长田野更是登上了春晚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治沙人的风采。
玫瑰花里的致富路
来自新疆于田县的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带着家乡的玫瑰花登上了春晚舞台。她所在的于田县被誉为“玫瑰之乡”,近年来通过发展玫瑰花产业,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曾经饱受风沙之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实施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2024年,如克牙木参与了这一重要工程,与家乡人民一起在沙漠边缘种植玫瑰花。
如今的于田县,已经建成了长达285公里的沙漠锁边林带。通过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方式,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张,还发展起了特色玫瑰花产业。目前,全县玫瑰花种植面积已达1.32万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文化的使者
作为春晚主持人,尼格买提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与魔术师刘谦的互动中,他从最初的紧张到最终的成功,展现了新疆人的乐观与坚韧。
去年春晚,尼格买提在刘谦的魔术表演中意外“穿帮”,成为了网络热议的话题。今年,他再次登上春晚舞台,与刘谦搭档表演魔术。在“杯子、筷子、勺子”的魔术环节中,他终于成功地和其他观众一样举起了杯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在另一个魔术环节中,刘谦还调侃了尼格买提的数学成绩,拿出了《小尼学数学》《小尼学语文》和《小尼学英语》等道具,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尼格买提的机智应对和幽默感,展现了新疆文化的魅力。
新疆精神的传承
这些新疆面孔背后,展现的是新疆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治沙英雄田野,还是产业先锋如克牙木,亦或是文化使者尼格买提,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整个新疆的发展变迁。从沙漠治理到特色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精神追求,新疆人民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
春晚舞台上,这些新疆面孔用自己的故事感动了全国观众。他们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风采,更是新疆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