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代宫廷贡品:普洱茶的传奇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代宫廷贡品:普洱茶的传奇历史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3120342_100118797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LH72JH0524K9A2.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0A00V8000
4.
http://baiqi.makepolo.com/baiye/teapinzhong/159481.html
5.
https://m.ipucha.com/show-24-13930.html
6.
https://www.gddfy.com/fenlei/wlc/16624.html
7.
https://www.rzhr.com/baiqi/teadongtai/160349.html
8.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teazhishi/1695142.html
9.
https://m.qidian.com/ask/qiqamwzgtdy
10.
https://k.sina.cn/article_2568819427_p991d12e302700o0tw.html
11.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teashengshu/1790055.html
12.
https://taizhou.19lou.com/cnr/biua/teadongtai/2626021.html

唐代宫廷贡品:普洱茶的传奇历史

普洱茶,这颗茶文化中的明珠,早在唐代就已闪耀宫廷。据史书记载,普洱茶在唐代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白居易在《琴茶》中写道:“闲携新茶煮石头,石火光中煎绿涛。”这句诗生动描绘了唐代宫廷煮茶的场景,展现了普洱茶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普洱茶之所以能成为贡品,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唐代的制茶工艺在陆羽的《茶经》中已有详细记载,主要包括采茶、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和藏茶七道工序。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相比,唐代的工艺更具特色。

采茶时节一般在二至四月间,选择晴天采摘茶树上端的嫩叶。唐代的茶师会将采回的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蒸笼中蒸熟,这一步骤在现代普洱茶制作中已不再使用。蒸熟后的茶叶需要趁热捣烂,然后倒入模具中拍打成形。唐代的茶饼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或花形,这与现代普洱茶主要制成饼或砖形有所不同。

茶饼成形后,需要经过焙干工序。唐代的焙炉掘地二尺深,宽二尺半,长一丈,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现代普洱茶则采用石磨压制或机器压饼,更利于后期陈化。

唐代的团茶还需要用线穿在一起,便于计算分量和存放。而现代普洱茶则采用棉纸包装,每饼重量固定为357克或200克。在贮藏方面,唐代使用竹片编织的育器,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现代普洱茶则注重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陈化,以提升其收藏价值。

普洱茶从地方茶发展为贡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据《倚邦土司始末》记载,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车里宣慰使刀应猛划分十二版纳,整董、播剌(倚邦)、易武一版纳。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将普洱茶产地纳入掌控,并为普洱茶向藏区行销开辟了合法渠道。这为普洱茶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普洱茶在唐代的流行,不仅体现在宫廷生活中,也深深影响了民间文化。唐代诗人陆龟蒙在《茶山行》中写道:“昨日入山采茶去,今朝出山卖茶归。”这反映了当时茶农的辛勤劳动和茶市的繁荣景象。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饮用形式逐渐传入民间,成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从唐代的“散收,无采制法”演变为将晒青毛茶蒸揉后制成团茶形式。这种工艺的改进,使得普洱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普洱茶在唐代的辉煌历史,不仅体现在其作为贡品的地位,更在于它对后世茶文化的影响。唐代茶道在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基础上,借助大唐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得到了空前发展。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文人雅士的饮品,诗文中对其赞美不绝。

普洱茶的传奇历史,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唐代宫廷的贡品到民间的日常饮品,从云南边疆的特产到享誉世界的名茶,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品味一杯普洱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千年不变的茶香与韵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