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钥匙门"到春晚舞台:上海彩虹合唱团的十年突围之路
从"钥匙门"到春晚舞台:上海彩虹合唱团的十年突围之路
2010年,一群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谁也没想到,这个最初只有8个人的兴趣小组,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拥有数百名团员、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的专业合唱团。
从"钥匙"到"黑眼圈":彩虹合唱团的爆红之路
2016年,一首名为《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哪里了》的合唱作品在网络上走红。这首歌以严肃的音乐形式讲述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一个名叫张士超的人把别人的钥匙弄丢了。这种反差感和幽默感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也让彩虹合唱团一夜之间成为了"网红"。
紧接着,彩虹合唱团又推出了《感觉身体被掏空》,这首歌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都市白领的日常工作状态,"五点一刻就下班,还要加班到深夜,回家还要写PPT,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歌词让无数上班族感同身受。
"合唱还能这么玩?":打破传统的演出风格
彩虹合唱团的演出风格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合唱的固有印象。在他们的音乐会上,你可能会看到指挥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段子,团员们一会儿演情景剧,一会儿念诗,甚至还会跳起舞来。观众们也不再是正襟危坐,而是随着音乐摇摆身体,甚至跟着一起唱。
这种打破常规的演出方式让合唱艺术变得更加亲民。正如一位观众在小红书上写的:"合唱还能这么玩?我看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彩虹合唱团用实际行动证明,合唱不仅可以很有趣,还能很接地气。
"从12岁到80岁":全民皆爱的合唱团
彩虹合唱团的观众群体之广令人惊讶。据团长许诗雨介绍,他们的观众从12岁到80多岁都有,既有资深音乐爱好者,也有从未进过音乐厅的普通人。甚至有80多岁的老太太从安徽坐火车到上海,就为了看一场彩虹合唱团的演出。
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广泛的观众?关键在于彩虹合唱团的作品既贴近生活,又能引发共鸣。无论是反映职场压力的《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是帮助年轻人应对春节催婚的《春节自救指南》,这些作品都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
"优雅吐槽":用音乐治愈现代人
彩虹合唱团有一种独特的"优雅吐槽"能力。他们既能用幽默的方式描绘生活的不如意,又能用温暖的旋律抚慰人心。正如一位广告商所说:"他们总能击中年轻人最狼狈的瞬间,又丝滑地托住他们失落的心。"
从2010年到2025年,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用他们的音乐和表演,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合唱的看法,更治愈了无数现代人的心灵。正如他们的团训"造化随顺,风雅之诚"所言,他们在随顺时代变迁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真诚追求。
2025年的春晚上,当彩虹合唱团与残疾人艺术团共同演绎《难忘今宵》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优秀团体的合作,更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从一个学生兴趣小组,到登上春晚舞台,彩虹合唱团用他们的坚持和创新,为合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