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奈曼旗探索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奈曼旗探索发展新路径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派驻干部的精准帮扶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创新机制的探索,奈曼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奈曼旗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派驻干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通辽市科技局派驻奈曼旗治安镇大包力皋村的干部程泽,就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者。他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在市科技局的统一部署下,包联工作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等环节,统筹帮扶力量,压实帮扶责任,强化帮扶举措,提升帮扶实效。
程泽组织全体党员到包联村开展建党103周年“主题党日”活动,向包联村捐赠会议桌1张、办公桌椅4套、复印机1台、书柜3组,有效改善了村部办公环境。他还走访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100余人次,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精准施策。
在产业帮扶方面,程泽积极协调蒿柳养蚕科技项目,建立治安镇蒿柳养蚕科技示范实践基地。该基地占地200亩,扦插蒿柳13300余棵,亩效益可达1000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奈曼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联合社”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黄花塔拉苏木创新成立“联合社”,整合12个行政村土地资源,建立“苏木联社+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联合社由苏木党委领办,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土地连片成方,打造高标准农田。
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据统计,联合社在生产环节能够为农户们节约成本170万元左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在250万元左右。同时,联合社还为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提供同档置换服务,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奈曼旗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东明镇东明村的“小爱采摘园”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该采摘园占地面积2亩,2019年开始经营,主要以草莓采摘为主。通过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蜜蜂辅助授粉等方式,种出的草莓品质优良。目前,采摘园已发展到2个大棚,每个棚子年产量约3000斤,年收益达6万元左右。
在青龙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翅膀。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对项目区实施土地平整,实现了留住天上水,增强了耕地蓄水保墒能力,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富于民”。
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奈曼旗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青龙山镇,一条新建的水泥路宛如灵动的纽带,串联起了棍都沟村、于土子沟村和草帽山村。这条路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无论是日常劳作,还是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就医求学,都变得无比便捷。
棍都沟村上新发屯的李大哥对此感触颇深:“以前去镇上卖农产品,路太难走了,天不亮就得出发,还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把东西颠坏了。现在路修好了,轻轻松松就能到镇上,省时又省力,这路真是修到咱老百姓心坎里了!”
结语: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篇
党建引领为奈曼旗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派驻干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奈曼旗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联合社”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在党建引领下,奈曼旗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