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学生探秘泰山:历史文化的魅力
华侨大学学生探秘泰山:历史文化的魅力
2025年1月13日,40余名华侨大学的学生踏上了一场特殊的旅程——登临泰山之巅,探寻这座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文化名山。
泰山,这座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的雄伟山岳,不仅以1545米的海拔傲视群山,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朝圣者。华侨大学的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汇聚在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圣山脚下,准备开启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
五岳之首:泰山的历史文化渊源
泰山之所以被誉为“五岳之首”,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密不可分。它地处东方,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希望。自上古时期起,泰山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据《史记》记载,黄帝、尧、舜等上古帝王都曾登泰山祭祀天地。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历代帝王也纷纷效仿,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使得泰山的地位在众多名山之中独一无二。
泰山的文化底蕴深厚,岱庙作为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是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碑刻、壁画等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秦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这块刻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石刻艺术: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泰山是中国第一座书法山,泰山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分布广泛,现存碑刻千座、摩崖题刻1800余处。这些石刻涵盖了颂德、记事、题名题记、题诗等丰富内容,书法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大字如斗,小字似蝇。其中著名的有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唐玄宗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等。
华侨大学的学生们在登山途中,不时驻足欣赏这些珍贵的石刻艺术。他们被古人精湛的书法技艺所折服,更被石刻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所吸引。每一笔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五岳独尊:泰山文化的最高象征
“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镌刻在泰山玉皇顶的一块巨石上,苍劲有力,气势磅礴。这是泰山文化的最高象征,也是华侨大学学生们此行最为期待的打卡点。
“五岳独尊”的文化内涵,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当时,泰山还只是一座普通的高山。直到战国时期,随着齐鲁文化的兴起,泰山才逐渐成为五岳之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泰山正式定为“国山”,并在此举行封禅大典,进一步确立了泰山的文化地位。此后,泰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的山,更成为了一座文化圣山,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关于天地人和谐发展的哲学、美学和科学思想。华侨大学的学生们在登山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这种融合之美。
在十八盘,学生们见证了泰山最险要的一段盘路。这里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明代祁承濮有《十八盘》诗,道尽十八盘之险:“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登上南天门,海拔已达1460米。这里古称“天门关”,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
最终,学生们来到了泰山绝顶——玉皇顶。这里历代帝王登高封禅,玉皇庙内奉祀明代铜铸的玉皇大帝像。庙中有极顶石,石碑上刻“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站在玉皇顶上,极目远眺,云海翻腾,群山如黛,学生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次泰山之行,不仅让华侨大学的学生们领略了自然风光,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泰山承载的历史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泰山,这座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勇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