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现实题材高分领跑 剧旅联动热度空前——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现实题材高分领跑 剧旅联动热度空前——国产电视剧2024年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ews.cn/politics/20241230/35fbd0eab0404ad8b1eaec4d76e35dc5/c.html

即将过去的2024年,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丰收之年。从年初的《繁花》《南来北往》,到年末的《小巷人家》《清明上河图密码》,一大批优秀电视连续剧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突破,更带动大文旅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闭环",创造了市场新增量和新价值。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记者 丁磊 摄

"带飞"旅游 同款打卡爆火

2024年,电视剧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达到新高度。《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为全国文旅热点。携程数据显示,自5月7日电视剧开播,仅一周左右,平台上"阿勒泰"一词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一倍,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370%。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记者 丁磊 摄

"带飞"旅游 同款打卡爆火

2024年,电视剧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达到新高度。《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为全国文旅热点。携程数据显示,自5月7日电视剧开播,仅一周左右,平台上"阿勒泰"一词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一倍,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37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影视与旅游的"无缝衔接"既是文旅产业在2024年的"意外之喜",也在行业生态发展的情理之中。各地政府在应对新业态、满足新需求方面,经验越来越丰富。他认为,回顾2024年全年,一方面"跟着影视去旅游"的时尚潮流大兴,另一方面"影视+旅游"令旅游目的地的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各地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也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坚持"两创" 口碑好剧迭出

2024年,一批优秀电视剧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突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繁花》摘得五项大奖。评委会在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项的评语中提到:"《繁花》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凝重记忆,在烟火气中显出格调,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透露信心,艺术化地呈现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资料照片


游客自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记者 丁磊 摄

"带飞"旅游 同款打卡爆火

2024年,电视剧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达到新高度。《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阿勒泰地区成为全国文旅热点。携程数据显示,自5月7日电视剧开播,仅一周左右,平台上"阿勒泰"一词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一倍,阿勒泰地区的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超370%。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影视与旅游的"无缝衔接"既是文旅产业在2024年的"意外之喜",也在行业生态发展的情理之中。各地政府在应对新业态、满足新需求方面,经验越来越丰富。他认为,回顾2024年全年,一方面"跟着影视去旅游"的时尚潮流大兴,另一方面"影视+旅游"令旅游目的地的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各地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也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坚持"两创" 口碑好剧迭出

2024年,一批优秀电视剧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突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繁花》摘得五项大奖。评委会在最佳中国电视剧奖项的评语中提到:"《繁花》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凝重记忆,在烟火气中显出格调,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透露信心,艺术化地呈现出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精神。"

正如这一届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导演阎建钢所言,如今行业正在处处焕新,但电视人依然守着一颗创作初心。"在这个行业里,可以更加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不再盲目追求'爆款',而是致力打造杰作。"

岂止一部《繁花》,2024年熠熠闪光的国产电视剧作品中,还能看到《庆余年2》等"网感"与美学交融的作品,也有《凡人歌》《城中之城》《赤热》《前途无量》等直抵人心的行业类型片。而《我是刑警》《边水往事》《猎罪图鉴2》等精品迭出,也让推理刑侦剧成为国产剧中持续稳定释放产业集聚效应的门类。

与都市题材堪称"并蒂之花",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大剧也不断突破。2024年《西北岁月》以超强阵容呈现了一段革命星星之火燎原西北的往事,从保卫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到迈向革命胜利,情感丰沛的故事细节被诸多网友转发。另一部史诗大剧《上甘岭》的大屏收视率一路领先,显示出罕见的男性观众占八成以上的观剧新气象。2023年尾首播,2024年延续热播效应的《问苍茫》也收获高收视和好口碑。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长篇电视连续剧不仅是老百姓文艺"餐桌"上的"主食",更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重要标杆,其时代意义、艺术价值和美学造诣,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扎根现实 年代题材出圈

十多年来,从《潜伏》《北平无战事》等红极一时,到近年来《人民的名义》《狂飙》等热播,国产电视剧不断刷新观众对"国剧"的认知,我国电视剧制作播出流程和观众收视习惯的养成,已从"台网联动"转换为"网台联动、以网为主"。

尽管面临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的转型升级,但电视剧人的家国情怀在剧中已融会贯通。李京盛等专家曾提出,《潜伏》《北平无战事》等作品都讲述了1949年前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却能从精雕细刻入手,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这说明"年代剧同样可以具有现实主义价值"。也就是说,在电视剧内容创作中,无论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设定如何,往往那些能产生与当代观众同频共振的心理效果的作品,最具跨越时空的共鸣,这令年代剧也有了"现实主义"。

回顾2024年,从年初的《繁花》到年尾的《小巷人家》,讲述的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前者有"干大事、挣大钱",勇立时代潮头的勃勃雄心,后者则如涓涓溪流,在街头巷尾的嬉笑怒骂中,讲述了父母一辈的用心良苦。

"《小巷人家》之所以让更多的人有同感,在于它是最真实、最普通的中国大众的生活。"李京盛说。

专家认为,从早期的《父母爱情》《父辈的荣耀》等,到2024年的《南来北往》《小巷人家》,这些作品都真实、细腻、温暖。"这个'真实'不仅仅是电视剧对那个时代的环境、生活、衣食住行的真实还原,也是更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与今天的人们,依然相通的一种文化关联。这实际上就是生活方式。"李京盛这样分析。

演员阎妮、郭晓东在回顾《小巷人家》的个人表演创作时,也都说"小巷""小院"的场景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种"原乡"情结,鼓舞了观众,也激发了演员的无限创造力。

另一部主旋律作品《山花烂漫时》巧妙地将观众视角引向张桂梅校长坚守的山乡教育一线。这部作品网络评分超出预期,很多网友留言,"剧里没有说教,句句话都说到了心里""看到了'活生生'的张老师,太动人了。"

专家认为,2024年《山花烂漫时》等主旋律题材作品不仅塑造了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还聚焦乡村教育,关注女性成长、公益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正能量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广大观众的心中。恰是这类看似平常、实际稀缺的影视创作题材,充满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剧评人李星文认为,这些影视作品也记录下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个个动人的"时代表情",或许故事的时间起点各有不同,这类现实题材年代剧在我国前景广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