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礼教授: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不容忽视
孙学礼教授: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不容忽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教授在多个学术场合强调,抑郁症不仅仅是情绪问题,还伴随着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认可,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抑郁症提供了重要视角。
抑郁症不只是情绪问题
传统上,人们往往将抑郁症简单地视为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然而,孙学礼教授指出,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这种损害贯穿整个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力下降:患者难以集中精神,容易分心,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某项任务。
记忆力减退: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经常忘记日常事务或重要信息。
执行功能受损: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思维变得迟缓,反应时间延长,难以快速应对突发情况。
语言功能障碍:表达困难,找词困难,理解复杂语句的能力下降。
这些认知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还可能导致社交退缩,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
孙学礼教授指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并非单纯的心理现象,而是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这些化学物质对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
大脑结构变化:长期抑郁会导致大脑前额叶、海马体等区域发生萎缩,这些区域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压力激素升高:慢性压力会增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这些激素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影响大脑功能。
睡眠问题:失眠或过度睡眠都会干扰大脑正常运作,进一步加剧认知功能障碍。
及早重视,积极治疗
孙学礼教授强调,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抗抑郁药物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缓解认知功能障碍。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心理干预手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模式,提升应对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对改善大脑功能有积极作用。
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参与社交活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功能。
抑郁症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帮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类似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是可治疗的疾病,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重获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