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戒烟,远离心血管疾病!
中国成年人戒烟,远离心血管疾病!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卷烟销量高达24427亿支,占全球总量的47.18%。尽管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降至2022年的24.1%,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更对社会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吸烟: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首先,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可刺激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其次,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携氧能力,造成血管壁缺氧,进而引发内皮功能障碍。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更严重的是,吸烟会显著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5倍,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更是高达2.8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越高。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出5.6倍;30-40岁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倍;50-60岁吸烟者,这一风险则为3倍。
戒烟:重获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一步
戒烟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戒烟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其次,戒烟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研究显示,戒烟后不久,血液中的“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就会开始上升,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则会下降。
此外,戒烟还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减少,使得血管内皮得到修复,血小板功能趋于正常,从而减少了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戒烟还能提高药物疗效,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专家呼吁:控烟立法刻不容缓
面对严峻的吸烟率和心血管疾病形势,专家们纷纷呼吁加强控烟立法。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控烟法律法规,地方控烟立法进展缓慢,且执法效果有待提升。专家建议采取灵活务实的推动策略,哪怕无法专门制定《控制吸烟条例》,在《爱国卫生条例》中专章规定控制吸烟的内容也是可接受的路径。
“从肺癌的预防来说,控烟是最好的措施,最经济的措施。最好的手段就是控烟立法。”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强调。专家们普遍认为,控烟立法不仅能有效降低吸烟率,还能减少二手烟暴露,保护公众健康。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现在开始戒烟吧!
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是一场值得坚持的战斗。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烟草,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记住,任何时候开始戒烟都不晚,你的身体会感谢你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