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从中国到世界的非遗之旅
春节:从中国到世界的非遗之旅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消息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热潮,人们为这一文化盛事欢欣鼓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终于以非遗的身份,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和岁末庆典。在当代,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经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除夕与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告结束。期间,人们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团圆饭,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春节的习俗贯穿整个节期。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传统活动,以及电子鞭炮、网上拜年、微信红包等新时代的创新形式,共同构成了春节独特的文化景观。
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春节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目前,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其中不乏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
在洛杉矶,80岁的华人卢威夫妇坚持每年制作家乡上海的八宝饭,3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英国伦敦,一位教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直播央视春晚,让中国留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在巴西圣保罗,数千名观众齐聚华人华侨春节联欢晚会,品尝中国美食,欣赏中国艺术。在非洲肯尼亚,唐人街上挂满了红灯笼,中餐馆里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当地民众与中国侨民一起分享新春的喜悦。
春节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证明。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从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到今天全球共庆的国际节日,春节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如今,春节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大百科全书”,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文化自信,一种精神寄托,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春节文化必将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