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惊梦》:一曲唱尽人间悲欢
陈佩斯《惊梦》:一曲唱尽人间悲欢
“一曲惊梦,唱尽人间悲欢。”这是观众对陈佩斯新作《惊梦》的评价。这部由陈佩斯导演并领衔主演的话剧,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巡演百场,豆瓣评分高达9.3,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天花板”。
《惊梦》是陈佩斯“戏台三部曲”的第二部,编剧毓钺,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昆曲戏班和春社在战乱中的生存故事。该剧脱胎于昆曲《游园惊梦》,将昆曲元素巧妙融入剧情,通过一个戏班的命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该剧的创作历时三年,从剧本到舞台呈现都经过精心打磨。陈佩斯不仅在演员阵容上精心挑选,还请来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王晓燕为演员做一对一现场训练及动作设计指导。为了还原剧中人物的真实状态,剧组准备了近100套服装,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在演出中,陈佩斯将一个真正的“古戏台”搬上舞台,作为演出戏中戏的平台。同时与舞美、灯光、音效设计师反复推敲,对剧中的道具大小、材质一一作了要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乱年代,感受戏班成员的喜怒哀乐。
陈佩斯在《惊梦》中的表演,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喜剧大师的深厚功底。他饰演的戏班班主童孝璋,既要面对战乱带来的生存危机,又要维护戏班的尊严和传统,角色的复杂性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陈佩斯表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所有的喜剧表演都应当具备一种悲伤的底色。”他通过对生活中的小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观众在角色的悲恸与幽默中,看到自身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陈佩斯与儿子陈大愚首次同台演出。陈大愚在剧中饰演“地主家的傻儿子”常少坤,为剧情提供了诸多笑料。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个角色也展现出令人动容的一面。陈佩斯表示,这样的角色设计源于他父亲那个年代的生活,这样的真实感使得每位观众和角色之间产生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惊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和精湛的表演,更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陈佩斯认为,传统戏曲的美并不是被现代观众所遗忘,相反许多年轻人正在重新发现这些文化宝藏。在《惊梦》中,昆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与剧情紧密结合,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从1984年春晚小品《吃面条》开始,陈佩斯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如今,年近七旬的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通过《惊梦》这样的作品,展现着他对喜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正如他所说:“应了的戏就得给人唱”,这不仅是对观众的承诺,更是他内心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与敬仰。
《惊梦》的成功,为当代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它证明了传统与现代可以完美融合,艺术性与观赏性可以兼得。在浮躁的演艺圈中,陈佩斯用《惊梦》再次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喜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