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英歌:如何练就震撼人心的力量?
普宁英歌:如何练就震撼人心的力量?
“咚锵咚锵咚咚锵……”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一群身着古装、手持短棒的少年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开始了他们的表演。他们就是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队,正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向全国观众展示这项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
普宁英歌,被誉为“中华战舞”,以其雄浑威猛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那么,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如何练就的呢?
严格的选拔与艰苦的训练
普宁英歌的表演者多为青少年,从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训练。选拔标准非常严格,不仅要求身体素质好,还需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入选后,他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掌握英歌的表演技巧。
训练内容包括基本功训练和套路练习。基本功训练主要锻炼腰腿力量和协调性,要求动作有力、节奏准确。套路练习则需要表演者熟练掌握各种动作组合,确保在表演时能够整齐划一。训练过程非常艰苦,需要表演者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
精妙的动作设计
普宁英歌的动作设计融合了武术和舞蹈的元素,既体现了南派武术的刚劲有力,又不失舞蹈的优美韵律。表演者手持短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整个表演过程充满力量感和节奏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英歌的动作编排与《水浒传》故事紧密相关。表演者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演绎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动作和表现方式,如头槌(秦明或关胜)和二槌(李逵)的动作就各有特色,既展现了个人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普宁英歌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英歌队在动作设计、服饰改良等方面融入了现代元素,让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英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普宁英歌还走出了国门,多次赴英国、泰国等地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24年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队亮相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吸引超过70万民众围观欣赏,积极向上的英歌精神跨越国界、直抵人心。
文化传承与精神内涵
普宁英歌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团结、勇敢、正义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正如一位英歌队教练所说:“英歌的精神核心是来自傩的,劳动人民通过表演傩戏来驱邪祈福,祈愿乡里人健康安乐,来年丰收富足。”
如今,普宁英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更在新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既传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普宁英歌能够历久弥新、震撼人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