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农村酒驾频发,如何破解?
河南漯河:农村酒驾频发,如何破解?
近日,河南漯河市读者王秀根反映,在偏远农村地区,酒驾问题相当严重。部分驾驶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交管部门不会到农村查酒驾,导致车毁人亡事故屡见不鲜。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法规部副研究员赵司聪指出,农村红白喜事期间是酒驾高发时段,且多发生在晚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需采取更强有力措施,严查农村酒驾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酒驾频发,安全隐患突出
2024年12月,漯河交警曝光了一批酒驾醉驾人员名单,涉及数十名驾驶员。其中,醉驾人员血液酒精含量高达135mg/100ml,远超法定标准。这些案例暴露出农村地区酒驾问题的严重性。
酒驾高发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主因
据《法治日报》报道,酒驾醉驾案件数量虽然逐年减少,但饮酒驾驶行为仍屡禁不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处理和秩序管理支队政委李小杰分析,酒驾高发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认为“酒量好”“车技好”就能确保安全,甚至有人认为酒后开车只是扣分、罚钱的小事。
他山之石:各地治理酒驾的经验借鉴
新疆地区通过多种措施加强执法,如不定时巡逻、卡点式检查,案件发现能力明显增强。大兴区通过“三亮工程”改善夜间出行安全,严查酒驾等违法行为,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
解决方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加强执法力度:借鉴新疆经验,通过不定时巡逻和卡点式检查,提高酒驾查处效率。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如酒精检测仪、执法记录仪等,确保执法公正透明。
创新宣传教育:结合大兴区经验,通过发放反光背带、安全头盔等实物,以及开展交通安全巡回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酒驾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长效机制:发挥行政处罚、相对不起诉等措施的作用,以较小的刑罚成本、社会成本争取更好的治理效果。如建立对拟被不起诉人教育惩戒机制,促进拟被不起诉人认罪悔罪;完善公民个人诚信体系,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记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降低行为人信用等级等,及时公开“黑名单”;借助检察建议的监督功能,加强法治宣传。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志愿者服务机构加强对困难农民工的关爱服务。同时,通过VR酒驾体验设备等创新方式,让驾驶员切身体会酒驾的危害。
结语
农村酒驾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形成合力。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和制度创新,才能真正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