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特展:AI复原七百年壁画艺术,元代道教宫观重现京城
永乐宫特展:AI复原七百年壁画艺术,元代道教宫观重现京城
“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近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这场汇聚150余件珍贵文物的特展,不仅展现了永乐宫作为元代道教宫观的艺术魅力,更通过AI技术复原了这座历史建筑的昔日辉煌。
七百年的艺术瑰宝
永乐宫,这座始建于1247年的道教宫观,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宫内保存了四座元代木结构建筑,分布在500米长的中轴线上,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清殿的《朝元图》壁画。
《朝元图》壁画总面积达403.34平方米,描绘了286位神祇朝拜道教最高神祇——三清的盛大场面。画中人物身高均在两米以上,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这幅完成于1325年的壁画,比欧洲文艺复兴早了近200年,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的巅峰之作。
科技赋能的文化新生
本次特展的最大亮点在于AI技术的深度应用。通过AI复原技术,展览完整重现了永乐宫的建筑布局与壁画风貌,让观众得以穿越时空,感受七百年前的艺术魅力。
在“幻游永乐”虚拟现实沉浸剧场,观众可以欣赏到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的恢弘场景。AI活化的神祇仿佛从壁画中“飞出”,带来“众神朝元,满壁风动”的震撼体验。在数字活化的《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展区,观众则能步入青绿山水画卷,与吕洞宾一起“游戏世间”。
展览还引入了VR大空间技术,让观众能够“破壁”穿梭,近距离探索三清殿的精美空间,甚至与建筑上的五脊六兽互动。更有趣的是,观众还可以化身数字画师,协助晋南派画师朱好古创作壁画,体验古代画师的工作场景。
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此次展览分为“蔚为大观”“和光同尘”“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个部分,展出了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明代《五龙捧圣》壁画首次完整拼合亮相,披云真人宋德方石棺首次展出,国家图书馆藏《太清风露经》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两件一级文物首次合璧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还展出了三清殿的琉璃鸱吻与正脊堆花,这件长达17米、高3.02米的琉璃艺术品,由7块琉璃拼合而成,代表了元代琉璃艺术的最高成就。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永乐宫的保护历程堪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1959年至1965年,为避免三门峡水库建设带来的淹没风险,永乐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北郊的西周古魏国都遗址。这场历时6年的搬迁工程,与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移筑并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
近年来,永乐宫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推进。2021年,3D打印的《朝元图》在山西博物院特展中亮相;2023年12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挂牌成立永乐宫壁画数字复原实验室;2024年10月,《朝元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展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永乐宫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文化的载体。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壁画艺术的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此次特展,永乐宫这座七百年的艺术瑰宝,正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