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山西历山生态保护的“智慧”之路
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山西历山生态保护的“智慧”之路
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历山,是中条山脉的主峰,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最高峰舜王坪海拔达2358米。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更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所。近年来,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生态保护措施,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智慧巡林提升保护效率
在历山,一套全新的智慧巡林系统正在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翅膀。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地面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保护区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过去我们巡山主要靠两条腿,现在有了科技手段的加持,不仅效率提高了,还能发现以前难以察觉的问题。”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智慧巡林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森林火情、病虫害情况,还能对野生动物进行追踪观察,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机制,林长制筑牢保护防线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历山保护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了局、站两级林长体系。各级林长不仅要负责日常巡护,还要承担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社区共建等多重任务。
“现在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位基层林长表示。同时,保护区还建立了森林资源监督员和森林防火督导员队伍,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网络。
全域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历山保护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全要素管护。从森林植被到湿地生态系统,从野生动物到微生物群落,保护区都在进行系统性保护。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森林,还要关注水系、土壤等各个生态要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社区共建,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生态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保护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历山保护区积极探索社区共建模式,通过科普教育、生态体验等方式,引导周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保护。
“我们定期举办‘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同时,保护区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
成效显著,生态家园焕发新生
一系列生态保护新举措的实施,让历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统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珍稀鸟类如黑鹳、苍鹭等频频现身。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善,更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性保护措施的实施,历山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脉,必将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