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新趋势:降血脂有妙招!
中医食疗新趋势:降血脂有妙招!
高脂血症,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医学名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已经高达35.6%,这意味着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可能患有高脂血症。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脂血症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病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医眼中的高脂血症
在中医看来,高脂血症并非单纯的血脂升高,而是人体整体机能失衡的表现。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 情志刺激:过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导致膏脂运化失常。
- 体质禀赋: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后形体更丰腴,阳气不足,津液和膏脂输化迟缓。
- 喜静少动:生性喜静,贪睡少动,或由于职业原因多坐少走,导致气机失畅,津液输布不利。
- 年老体衰:五脏六腑功能衰退,肾主五液,肾虚则津液失其主宰;脾主运化,脾虚则饮食不归正化。
- 饮食失当:摄入过多肥甘厚味,导致膏脂在体内积聚。
辨证施食:中医食疗的智慧
中医讲究辨证施食,即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食疗方案。高脂血症患者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 脾虚型:表现为头昏、舌淡、懒言肢倦、神疲气短、大便偏稀等。
- 阴虚阳亢型:表现为耳鸣、头昏而痛、目涩视糊、心烦失眠、腰酸肢麻、口干、舌质红。
- 痰浊型:表现为面泛油光、恶心呕吐、头昏脑沉、四肢沉重等。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推荐以下几种降脂茶饮:
山楂黄耆茶
原料:焦山楂15g、荷叶3g、北黄耆15g、生姜2片、生大黄5g、生甘草3g。
做法:以上各味药同煎汤,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适用人群:脾虚型患者。
二花桑楂茶
原料:金银花6g、菊花6g、桑叶4g、生山楂6g、冰糖20g。
做法:将金银花、菊花、桑叶、生山楂用清水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煎10分钟,加入冰糖。每日1剂,代茶频饮。10~30日为1个疗程。
适用人群:阴虚阳亢型患者。
荷叶薏仁茶
原料:干荷叶60g、生山楂、生薏仁各10g、花生叶15g、橘皮5g、绿茶60g。
做法:以上原料制成细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适用人群:痰浊型患者。
除了上述茶饮,日常饮食中还可以多食用以下降脂食材:
- 燕麦:富含β-葡聚糖,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大蒜:含有大蒜素,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压。
- 洋葱:富含硫化物和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
- 深海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中医外治法:降脂新趋势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降脂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埋线、刮痧等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还能改善肝功能,减轻体重。
例如,北京协和医院的郭赛珊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电针和普通针刺中脘、天枢、大横、带脉、章门、丰隆等穴位,均可降低肥胖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且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此外,虎符铜砭刮痧联合化痰祛湿活血方,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TG、HDL-C、FibroScan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对减重、降脂效果显著。
结语
中医食疗和外治法为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持之以恒。同时,食疗和外治法应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非替代药物治疗。在使用任何中医方案前,建议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