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铜川自驾游:探访药王山的历史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铜川自驾游:探访药王山的历史文化

引用
携程旅行网
12
来源
1.
https://you.ctrip.com/travels/tibet100003/4120422.html
2.
https://www.douban.com/event/36770939/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6A083MX00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d3ed917856d98b1fc8325f525c42f028
5.
https://gs.ctrip.com/html5/you/travels/7/4137129.html
6.
https://www.gonglve8.com/lvyou/13875.html
7.
http://www.tianshifudaoyi.com/home/index/article/id/2510/nav/3.html
8.
http://m.cnwest.com/sxxw/a/2025/01/06/22938308.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D%AF%E7%8E%8B%E5%B1%B1%E7%9F%B3%E5%88%BB
10.
https://m.xa.bendibao.com/tour/67920.shtm
11.
https://www.0755cts.com/domestic2/24/0322Xa2021.html
12.
https://www.qt83.com/?c=index&a=show&id=812

地处中国大西北的铜川,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其中,被誉为“中国第一保健山”的药王山,更是这座城市的瑰宝。药王山不仅是一处延续千年的养生圣地,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精华的历史丰碑。

01

药王山:千年养生地的历史积淀

药王山原名磐玉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这里因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而得名。公元682年,孙思邈在此地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将此山改名为药王山。

作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精心保护和深入发掘,现在不仅是研究、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妙应宝地,也是一处古迹众多、景色怡人的旅游名胜。药王山占地面积10.1平方公里,五峰环峙,古柏葱郁,自古就是关中渭北地区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02

核心景区:承载千年文化记忆

药王山核心景区约4平方公里,分为南山和北山两大景区。南山景区,又称南庵,是孙思邈隐居并辞世之地,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逐步演变为纪念孙思邈的重要活动场所。

南庵的山门是明清以后重建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门前那棵千年老柏树。2008年在南庵建成的全国最大的药王孙思邈石雕像及祭祀广场,面积达3000平方米,配有香炉香案,且有华表耸立,宽广大气,是当地群众集会祭祀药王的理想场所。

在广场最高点矗立的药王塑像,面南而立。像高14.1米,寓意药王141岁的高龄。他体态端庄,神情自若,白发长须,给人一种仙风道骨之感。特别是广场中央的拜真台,上面镌刻着药王的医药养生名言,无疑是药王自身养生的经验总结。

建于清康熙5年(1666)的文昌阁(魁星楼),楼内供奉佛家“送子观音”和魁星。最吸引人的,是靠近文昌阁的这两棵古柏,它们可是这里的“活文物”。据统计,在药王山,像这样的千年古柏有30多棵,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柏有千余棵。这些古柏无言地告诉游客:药王山的历史十分悠久。

事实上,药王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现存有针叶和阔叶林木数十种,天然药材200多种,保留有古柏林2000多亩,近10万株,是陕西关中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原始柏树林。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柏树中散发出的清香气味,有利于人的心脑系统畅通,柏树丛中是修身养性的好场所。由此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孙思邈晚年要将药王山作为自己的归隐处,而且还是一个高寿老人。

九十年代初在南庵建立的药用植物标本展室,展出各种药物标本540多种,为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和从事药材种植的广大药民学习、查询、鉴别、研究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药王手植柏,又名唐柏,它是这里的柏树王,传说是孙思邈亲手所植。树高12.5米,腰围3.95,树干纹理扭转,古称“转纹柏”。清代杨再阶有诗赞曰:“古色苍苍起石磷,虬枝佝偻已千春,时邀夜月闲相诉,似恨当年轻转身”。

南庵碑廊,陈列自宋代至民国是碑石31通,有记事、诗赋、经幢、御旨等内容,系统反映了药王山的历史沿革、庙宇兴废、宗教发展、祭祀药王、文化艺术等情况,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教科书。

始建于1272年的元代大殿,虽经后世多次维修,但原结构未变。这座建筑最珍贵的地方,是殿内东西二壁保存有两幅元代壁画《朝元图》,是目前陕西境内地面建筑中尺寸最大的古代壁画。

北山景区集中了药王山名胜的精华,其最大的看点是那著名的摩崖石刻、碑林和药王大殿。1988年修建的摩崖石刻保护大厅,七间开,为仿唐建筑,明柱回廊,重檐格窗,其内是北朝经唐宋至明代1200多年间雕凿的佛龛佛像。

特别是保存完好的45尊各个时期的摩崖石佛造像,艺术风格鲜明,雕刻手法精湛,形象生动,堪称精品,可谓国之瑰宝。因摩崖石刻景点禁止拍照,无奈之下,只能在购买的一本药王山书籍上翻拍了两张,以弥补缺憾。上图左为北周时期造像,右为唐代造像。

药王山的碑林也是一部值得慢慢品读的历史和书法“大书”。北山景区的碑林现藏有北魏至隋唐时期珍贵碑石76通,约占药王山碑石总量的四分之一,也是全国馆藏魏碑最多的碑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据说,于右任先生曾多次到药王山访碑,并赋诗为记。

山路陡峭,古道幽幽,通往药王大殿的石阶是如此的悠长。药王大殿是北山景区的中心,其建筑为明代所建。大殿以崖而筑,整体布局为“回”字形,由一天洞、祀殿、玉皇楼、献亭、凌虚阁、三官殿及配套厢房组成,建筑古朴,气势恢宏。

药王大殿内外有多处历代题刻、匾额和碑石,字体古朴苍健,文字内容精妙,绘画舒展大气,深受历代文人骚客的喜爱。祀殿内供奉的明嘉靖年间彩塑的药王像,像高3米,唐衣冠,仪态端庄,面目

03

孙思邈与药王山的不解之缘

孙思邈,字元晖,亦称孙真人,出生年份说法不一,但无论哪种说法,孙思邈都活过了百岁。孙思邈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唐代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统称“千金方”,即取自“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意。还在朝廷的要求下,主持编撰完成了世界上的首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因其卓著的医药学成就,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

在道教中孙思邈被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等。农历四月廿八,为孙思邈孙真人诞辰。孙思邈是中国道家医学与中国道家养生集大成者,故后人公认:药王孙思邈与扁鹊、华佗三人并称为“中国三大神医”,又与张仲景,李时珍三人并称为“中国三大名医”。

志学学医

孙思邈天资聪明,少时好读,七岁时入私塾,日诵千余言,“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孙思邈通过自身刻苦用功,几年下来便出口成章,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据《旧唐书》记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见他小小年纪便通晓诸子百家,称其为“圣童”。然而,孙思邈幼年时体弱多病,且久久不愈,家里为此花费了大量钱财,自谓“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是,立志究医,并“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退隐修行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一心致力于医学,于是隐居于各山中。在退隐期间,研究道家经典,也同时钻研医学著作,博览众家医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他选择“济世救人”作为终生事业,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古人医疗方剂,探究药物学;另一方面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曾经在浏阳隐居,指点李畋制作烟花消除瘟疫,也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浪漫技艺。

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同时,他花费毕生精力,实践并总结出了养生十三法: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脚常搓、常散步。被人称为“长寿的秘籍”。孙思邈曾言“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养生的法门,在于经常活动筋骨,却又不过于劳累。故十三法皆为简单的活动,轻松运动就使人神气满满。

大医精诚

每一个步入医途的初学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避不开对医德的学习。西医学者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是《希格拉底宣言》。而中医步入医途的第一课必定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备急千金药方》中的第一卷篇目,《大医精诚》被誉为医者必读的医德至尊经典,也一直为后世代代传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认为:真正拥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内心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要有大慈悲的心怀,要发誓拯救天下苍生。孙思邈是言医德第一人,从他开始,后世便真正开始重视医德,评价一位医生不单看医术是否高超,更为重要的为是否拥有高尚的医德。

坐虎针龙

后世常以针龙砭虎之姿供奉孙思邈,他斜坐于卧虎背上,肩上横盘一龙,左手轻握龙头,右手紧捏针身,“坐虎而针龙”。说起“坐虎针龙”形象,也跟两个小故事有关。

相传有一天,孙思邈进山采摘草药,却被一只猛虎挡住去路,然而猛虎并不追扑他,而是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求孙思邈治疗被骨刺伤的喉咙,孙思邈将骨刺拔出,并为伤处敷上药物,治好了老虎的病,老虎表示感谢,蹲坐在孙思邈身边,示意愿为坐骑,驮孙思邈。这便是“坐虎针龙”中“坐虎”的由来,而“针”则是另外一个小故事。

话说一天大雨骤降,孙思邈随口说道:此降水之龙恐有疾在身。龙君在空中听了此话,化为一老者前来求医。孙思邈为他诊脉,便知他非人是龙,让他现出原形,才为他诊病。老者现出本身,果然是一条龙。孙思邈镇静自若,面无惧色,左手掰开龙口,右手紧握银针,瞅准恶疮,一针扎下去,霎时脓血流淌,针到病除。相传龙王便将秘藏的龙宫药方三十篇交于孙真人,并被编入到《千金方》中。

命名“阿是穴”

相传,有位猎人请孙思邈治疗腰腿痛,但治了十余天,针药俱用,亦疗效不佳,猎人的腰腿痛仍不见好转。在检查复诊中,孙思邈全神贯注地在猎人疼痛的腿上按压,突然猎人皱着眉头喊:“啊!疼、疼……”。“这里最疼吗?”孙思邈问道。“是,是。”猎人答道。于是孙思邈拿过一根银针,迅速地往猎人腿上的痛点刺了进去,并施用了手法,起针后,猎人的腰腿痛竟然减轻了八成,次日又继续针刺一次,猎人完全康复。事后,孙思邈把这类有痛感的穴位,取名为“阿是穴”。从此,“阿是穴” 以“以痛为腧”是针灸学中的重要施治手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九卷里写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著作《千金要方》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部帙浩繁,求检至难,遂博采群经,删裁繁重,结合他个人的学术经验,于永徽三年(652年)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该

04

自驾游攻略:畅游药王山的完美一日

药王山距离铜川市区仅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从西安出发,经包茂高速行驶约100公里,即可到达药王山。景区内设有停车场,自驾游客可放心停车。

建议游客在上午9点左右到达景区,首先参观南山景区,了解孙思邈的生平事迹,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午在景区附近的农家乐享用午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下午则可以游览北山景区,欣赏摩崖石刻和碑林等历史文化遗迹。傍晚时分,可以在景区附近的温泉度假村享受温泉,放松身心。

药王山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精华的历史丰碑。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求医、祈福,还是健身、旅游,药王山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果你计划进行一次铜川自驾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充满魅力的景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