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千年古村落:一个开发,一个坚守
丽水千年古村落:一个开发,一个坚守
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有一座千年古村落——堰头村。这里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而得名,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走进堰头村,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江南水乡,古樟树、古民居、古堰渠交相辉映,诉说着这个古老村落的传奇故事。
千年古樟树:活着的历史见证
一进入堰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参天古樟树。这些古樟树平均树龄超过千年,最高的达20多米,枝繁叶茂,遮阴连绵数百米。其中最著名的一棵古樟,多次遭遇雷击火烧,几近死亡,却又奇迹般枯木逢春。这棵古树树干中空,能容数人,外形老态而又显生机,如同一棵天然盆景,别有一番生趣。
古樟树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樟,与“章”同音,寓意“文章、崇学”。村民们将樟树视为“栋梁之树”“希望之树”,寄托着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期望。
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堰头村的“堰”,即通济堰,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通济堰大坝由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湖塘等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拱形大坝,也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于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通济堰的结构设计极为巧妙。大坝由多道半圆形小拱坝连接而成,彩虹状圆顶朝着来水方向,丰水期时溪水可沿拱坝圆心向两侧泄流,有效提高了堰坝的抗洪峰能力。坝上流水潺潺,水流通过闸门,沿着堰渠流到下游,灌溉着碧湖平原3万亩良田。
更令人惊叹的是,早在南宋时期,处州(今丽水市)知州范成大就制定了《通济堰规》,这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之一。堰规详细规定了管理机构设置、用水分配制度、经费来源及开支等事项,甚至连入山砍柴的上下工时间都有明确记载。这些规章制度确保了通济堰历经千年仍能正常运行,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古民居:活着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除了自然景观,堰头村还保存着20多处完好的古民居和古建筑,被誉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露天展览厅”。这些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建造,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精美雕刻随处可见。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
从落后村到4A景区:古村的新生
2005年,堰头村被列为“千万工程”首批整治村。经过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曾经环境差、收入低的落后村焕发出新的生机。2014年,堰头村与一江之隔的大港头村联合打造的“古堰画乡”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师和其他游客前来写生采风、游览观光。
如今的堰头村,不仅保留了古朴的风貌,还发展起了现代产业。据统计,全村目前已有32家民宿、农家乐,2023年营业总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00多元提升到2023年的4.6万元。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千年古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西溪村:未开发的原始古村落
与堰头村隔江相望的西溪村,虽然没有堰头村那样显赫的名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却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貌。这里没有商业化的痕迹,没有仿古建筑,甚至连旅游攻略都寥寥无几。西溪村就像一个害羞的少女,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纯真与宁静。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堰头村和西溪村以各自的方式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堰头村通过保护与开发,让千年古村焕发新生;西溪村则坚守原始风貌,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之美。这两个古村落,一动一静,一新一旧,共同构成了丽水千年古村落的迷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