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非遗文化在济南大放异彩
枣庄非遗文化在济南大放异彩
“枣庄周”主题活动虽然已经落幕,但其带来的枣庄非遗文化热潮仍在持续。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展演和市集活动,济南市民对枣庄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国家级非遗项目到地方特色美食,枣庄的传统文化魅力在省会城市得到了充分展现。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枣庄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枣庄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目前共有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316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展现了枣庄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此次“枣庄周”活动中,枣庄以“榴娃”为第一视角,推出“榴”美景、“榴”美食、“榴”美品、“榴”美俗四大主题活动。在室内展览区,根据项目特色打造了“织绣运河”“入窑一色”“凿刻雕琢”“来见‘泥’面”等特色分区,展示枣庄市缝绣布艺、陶器陶瓷、木雕剪纸、面塑泥塑等方面精选的非遗项目。室外展销部分共设20个枣庄特色文旅产品集市展位,所售产品与馆内陈设展品相呼应,打造“榴·好味”“榴·好看”“榴·好玩”等生活场景圈层。
活动亮点:沉浸式体验与互动
此次“枣庄周”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其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在室内展览期间,每天都安排不同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展演,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展会还设置了枣庄文旅文创产品展示区、皮影造景打卡区、青铜编钟体验区、鲁班锁组装区、“枣庄八景”集章区等互动区域,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室外展销部分则通过设置20个特色文旅产品集市展位,让游客现场感受包括辣子鸡、菜煎饼、张汪板鸭、石榴汁等在内的枣庄特色美食。同时,展馆内还设置了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等剪影造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枣庄的美景之中。
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展示活动,更是一次促进两地文化交流、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契机。通过在省会城市济南举办此次活动,枣庄非遗文化得以向更广泛的受众展示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近年来,山东省及各地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已初步建立系统完备的非遗法律制度体系。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3.54亿元用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各地也纷纷将非遗保护传承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此次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的积极尝试。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项目面临后继乏人的风险。此外,有的地方普法宣传不够广泛,形式相对单一,影响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检查组建议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加大青年传承人培养力度,加强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评估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展示,创新传播方式,推动非遗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增强非遗传播效能。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通过创新展示方式、增强互动体验、推动文旅融合,非遗文化正在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