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药浓度监测,守护你的用药安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药浓度监测,守护你的用药安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2744124_121665617

血药浓度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帮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副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血药浓度监测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血浆/血清或全血中的总浓度。血药浓度监测是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以评价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疗效、毒性反应的关系,并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为什么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由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遗传特性及合并用药等的不同,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和不同剂型(如注射剂、口服制剂等),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甚至不同生理状态的同一个体也存在差异。而血药浓度监测能有效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情况,控制药物浓度在治疗范围内,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主要包括:

  1. 一些治疗浓度范围窄、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如地高辛、抗肿瘤药物等;
  2. 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剂量稍有增加,血药浓度便急剧上升,易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如伏立康唑等;
  3. 血药浓度与靶组织的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药物,如美罗培南等;
  4. 需要长期用药但缺乏明显的治疗终点的,没有适当的临床指标来调整剂量的药物,如丙戊酸钠等;
  5.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个体差异大,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药物代谢存在很大差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6. 存在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合并用药;
  7. 未见预期疗效或怀疑药物中毒的药物。

推荐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人群包括:药物依从性不好、疗效不佳或出现毒副反应者,新生儿、儿童及老年人等代谢功能差异较大者,长期服用需检测或合用多种相互作用药物者,肝功能不全或重症感染者。

血药浓度可随时监测吗?

不可以。首先,监测血药浓度的最佳时机为稳态血药浓度(Css),即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而药物进入人体内需经4~5个消除半衰期后才可达到Css。因此,患者需要规律服药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测定。

其次,血药浓度监测一般是测定谷浓度,即达Css后下一次服药前的血药浓度。所以需要在清晨服药前或注射给药前抽血。对于需要监测峰浓度的药物,应在口服给药1~2小时后抽血测定。

当出现药物中毒或疑似药物过量等特殊情况时,可随时采样。

血药浓度监测的流程是怎样的?

门诊患者可先挂开具药物的科室号,经医师评估后开具检测医嘱,缴费后即可到门诊一楼大厅医学检验科进行采血。住院患者则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检测医嘱,由护士按时采血送检。

如何解读血药浓度监测报告?

  1. 如检测结果不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请患者不要自行加减药物,而应当咨询专科医生及药师,并说明此次检测前的用药情况、合用药物、抽血时间、饮食等。专科医生及药师经综合评估后,会对给药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2. 住院患者建议临床药学会诊,门诊病人建议到药学门诊就诊,寻求专业临床药师解读血药浓度监测的报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