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1~33号: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外滩1~33号: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外滩,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的上海地标,自1844年被划为英国租界以来,便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群。从哥特式的教堂到巴洛克式的宫殿,从文艺复兴风格的府邸到现代主义的摩天楼,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更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
建筑风格的交响乐
外滩建筑群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52幢风格迥异的大楼沿江而立,仿佛一部凝固的建筑交响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异国情调的欧式建筑。
汇丰银行大楼(外滩12号)是这些建筑中的佼佼者。这座建于1923年的建筑,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壮丽的建筑”。其设计融合了古希腊神庙的柱廊和古罗马的拱券,展现了新古典主义的庄重与典雅。大楼正门的四根爱奥尼克石柱,高达12米,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与之相邻的海关大楼(外滩13号)则以其高耸的钟楼闻名于世。这座建于1925年的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其钟楼上的大钟曾是亚洲最大的时钟。每当整点报时,悠扬的《威斯敏斯特》乐曲便会飘荡在黄浦江上,成为上海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历史故事的长河
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平饭店(外滩19-20号)便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座。这幢始建于1906年的建筑,原名汇中饭店,是上海最早的一家豪华酒店。1929年,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在此建造了高达77米的沙逊大厦,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这里曾接待过无数名人政要,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
而中国银行大楼(外滩23号)则诉说着中国民族资本崛起的故事。这座建于1937年的建筑,是外滩唯一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大楼。其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主义风格,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自信与创新。
保护与传承的智慧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外滩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与修缮工作。2024年5月,久事置业推出“外滩建筑修缮故事汇”线路,通过精选7栋历史保护建筑,挖掘修缮背后的故事,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
在保护的同时,这些老建筑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许多建筑经过改造后,成为了高端酒店、精品商场、艺术中心等现代功能场所。如外滩18号的麦加利银行大楼,现已成为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时尚地标;外滩3号的有利银行大楼,则被改造成了一家奢华餐厅,让游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百年建筑的魅力。
外滩建筑群不仅是上海的地标,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得以窥见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外滩,欣赏着这些建筑时,不妨驻足聆听,让这些石头讲述它们所见证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