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已悄然年轻化,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房颤已悄然年轻化,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28岁的刘先生,体重130公斤,夜间打鼾严重,血氧饱和度最低只有70%。最近半年来反复心慌,心脏时不时突突地跳。经检查,他被诊断为快速型房颤。经过佩戴无创呼吸机和积极减重治疗后,他的症状得到了控制。
这个案例打破了我们对房颤的传统认知——它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据匹兹堡大学心脏和血管研究中心最新调查发现,65岁以下房颤患者的案例数量占总案例数四分之一以上,远高于此前估计的2%。这一发现提醒我们,房颤这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正在悄然年轻化。
房颤的风险不容忽视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人的心房率是60~100次/分,而房颤时心房率可高达350~600次/分。这种异常的心脏跳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脑卒中。由于房颤时心房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动,可能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据统计,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92%,是普通人群的4~5倍,且致残率高达近60%。
除了脑卒中,房颤还会导致心力衰竭。约33%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会出现心衰,这一比例在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更是高达56%。此外,房颤还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年发病率为0.4%~2.5%。长期房颤还会影响认知功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房颤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控制心率、恢复窦性心律、预防血栓形成和卒中。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导管消融术因其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房颤的早期节律控制。EAST-AFNET 4研究显示,对于房颤患者,尽早进行积极节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早期节律控制组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降低了2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8%,卒中风险降低35%。
预防房颤,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房颤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冠心病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预防房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
-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管理压力:学会合理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房颤的重要一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房颤的迹象。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定期检查。
房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记住,房颤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