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古建保护:扬州的文化瑰宝
瘦西湖古建保护:扬州的文化瑰宝
瘦西湖作为扬州的标志性景区,其古建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就多次到扬州进行园林调查和测绘工作,为瘦西湖等园林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瘦西湖不仅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还被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成为江苏文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从周与瘦西湖:一段保护与研究的佳话
上世纪50年代,扬州市政府与同济大学开始了多项城市规划合作项目,陈从周先生被聘为扬州市园林顾问,常带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去该地实习。几年间,他对扬州的风景、园林、古建及住宅做了较全面的调查,查遍了尚存、半毁或全废的几十处,找到并证实了“片石山房”为明末清初杰出画家石涛的人间叠石孤本,屡屡建议修复名园古建,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发表过《漫谈扬州瘦西湖》《扬州大明寺》《扬州伊斯兰建筑》《扬州片石山房》《扬州园林与住宅》等。
1961年夏,陈从周先生携同济大学建筑系1958—1964年级建筑专业学生在扬州实习时,重点测绘了三十余处较完整的园林,其中最具有典型的:“要推片石山房,个园,寄啸山庄,小盘谷,逸圃,余园,怡庐和蔚圃等,住宅为数尚多,如卢宅,汪宅,赵宅,魏宅等,皆为不同类型的代表。”在资料的逐步积累后,他参以前人之论,今人之见,以精蘸之笔真实地记录了扬州的建筑园林和现状,图文并茂,附相应名园平面图,198帧黑白照片。测绘指导除陈从周先生总其事外,吴一清,郑肖成,关天锐,卢济威,吴光祖等老师先后参与了工作,承扬州市长钱承芳等的协助,系主任冯纪忠教授的关注,封面设计是张正宇先生的遗作。1964年编成《扬州园林》,是第一本系统介绍,研究扬州园林的学术专著,为的是供建筑,教学,科研及旅游作参考。
绿色低碳:瘦西湖保护的新篇章
近年来,瘦西湖景区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多种措施减少碳排放。景区采用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消耗,并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据统计,瘦西湖景区目前一年可减少3000吨左右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传承:大运河扬州段的保护与传承
2024年7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学生团队在扬州开展“悠悠运河长——大运河扬州段运河文化历史保护与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市民和游客对运河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他们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手册和海报,组织知识竞答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未来展望:融入江苏文旅发展新格局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瘦西湖将被纳入“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布局中。规划提出,要以江河湖海为脉络,构建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旅游带、沿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瘦西湖作为扬州的重要景点,将在这一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瘦西湖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跨区域联动发展不够充分,文旅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文旅精品供给还不够丰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文旅IP还不够多;旅游品牌对能级提升的带动力还不够彰显;现代旅游业体系还不够健全,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瘦西湖景区正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例如,景区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游客体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增强文化吸引力;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形成文旅发展合力。同时,景区还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瘦西湖的古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保护和创新,瘦西湖必将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