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人大代表汪东海助力乡村振兴
内江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人大代表汪东海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1月21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中国天冬之乡”的人大代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就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海,一位为内江天冬产业发展奔走呼吁的“代言人”。
从村干部到国企老总:一位人大代表的天冬情缘
汪东海与天冬的缘分始于2016年。那一年,他放弃了在浙江一家企业的高管职位,回到家乡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道路泥泞、满山荒树的景象,他决心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2020年,汪东海带领村民开垦撂荒地,开始种植内江天冬。2023年,他出任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于天冬育苗、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工作。从村干部到国企老总,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对天冬产业的执着情怀。
千年道地药材:内江天冬的独特品质
内江天冬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1400余年。据《内江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1840年左右)就有农民种植天冬。1946年,天冬被列为川产药材主要品种之一;1975年,四川省种药材公司把内江定为天冬生产基地。
内江天冬品质上乘,经权威机构检测,其平均浸出物含量高达94.15%,单一有效成分D—葡萄糖含量在13.46%—19.41%之间,两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产地。日本汉方药企——日本株式会社津村在收集我国各地天门冬后检测认为,内江天门冬为上品。
突破瓶颈:推动天冬纳入药食同源目录
然而,由于天冬未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其市场化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汪东海意识到,要增加产业效益,必须突破这一瓶颈。
他走遍了内江所有的县(市、区)、资阳的安岳、乐至以及广西、贵州等地,深入调研天冬的种植和应用情况。经过充分论证,他在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天冬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建议。
2024年8月12日,经国家卫健委公示完毕后,天冬正式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这一突破为内江天冬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蓬勃发展:从荒山到良田的蜕变
随着药食同源政策的落地,内江天冬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内江市仅东兴区就有40余个天冬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2024年,内江天冬陆续成熟上市,预计产量将达两万吨。
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东兴区为全面发展天冬产业成立的国有平台公司,已研发出40余种天冬产品,包括天冬蜜饯、天冬啤酒、天冬陈皮膏、天冬黑芝麻丸、天冬酱香型白酒等。公司已申报72个与天冬有关的商标,17项专利。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天能有接近100元的收入。有的种植大户种植150亩天冬,纯利润达到40多万元。
展望未来:打造千亿产值的中医药产业
汪东海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提出了新的建议:将天冬纳入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培育,争取在人才领域、科研市场拓展、品牌推广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助天冬突破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后期处理等全产业链环节,构建完善的天冬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
“村民们身心愉悦,把幸福洋溢在脸上,这就是我们打造甜蜜内江的缩影。”汪东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在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内江天冬产业正朝着千亿产值的目标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