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颐和园:乾隆与慈禧的皇家园林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颐和园:乾隆与慈禧的皇家园林传奇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18983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3397RR0552M20P.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90%E5%92%8C%E5%9B%AD/63458
4.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29997//
5.
https://www.sohu.com/a/764245570_121124384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07651980867993633
7.
http://www.bbtpress.com/bookview/24457.html
8.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66757
9.
http://cn.obj.cc/portal.php?mod=list&catid=357

颐和园,这座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园林,承载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它不仅是一座风景如画的皇家园林,更是一部见证中国近现代史变迁的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而在这座园林的背后,两位历史人物——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留下了他们独特的印记。

01

乾隆的园林梦:从治水到孝道

1750年,乾隆十五年,正值大清国力鼎盛之际,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崇庆皇太后庆祝六十大寿,决定在京城西北郊的瓮山(今万寿山)一带修建一座园林。这座园林,便是后来的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

清漪园的建设,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乾隆帝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将西山、玉泉山的泉水引入瓮山泊,拓挖成昆明湖,同时将挖湖的土方堆筑于湖北岸,将原来的瓮山改造成万寿山。这一系列工程,不仅解决了北京城的供水问题,更为园林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清漪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造园理念。园内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与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完美结合,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园中的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建筑,无不彰显着皇家园林的宏大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对清漪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为这座园林创作了1500多首诗,每次游园都自喻为“画中游”。然而,有趣的是,乾隆帝从未在园中留宿,每次游览都是当日往返,充分体现了这位皇帝工作休闲两不误的“Park walk”精神。

02

慈禧的颐养之所:从重建到奢华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漪园惨遭焚毁。直到1886年,也就是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才开始着手重建这座园林。重建后的园林更名为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

慈禧太后的重建工程,不仅恢复了原有的景观,还增添了许多新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乐寿堂,这是慈禧太后在园中的主要居所。乐寿堂内装饰豪华,陈设精美,充分展现了晚清皇家生活的奢靡。

除了乐寿堂,慈禧太后还在园中修建了德和园大戏楼,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每逢重大节日,慈禧太后都会在这里观赏戏曲表演,享受皇家娱乐生活。

然而,颐和园的重建并非一帆风顺。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颐和园再次遭到破坏。直到1902年,清政府才开始对颐和园进行修复。这次修复工程历时数年,终于使颐和园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03

皇家园林的文化遗产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园中收藏有四万余件文物,品类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其中国家级文物就有二万余件。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的颐和园,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座皇家园林的美景,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魅力。

从乾隆时期的清漪园到慈禧时期的颐和园,这座园林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它不仅是皇家生活的缩影,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