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南
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案。该共识由数十位跨专业专家历时一年修订论证而成,涵盖了综合评估、个性化控制目标、情绪管理、自我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等多个方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男性糖尿病管理
男性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心脏病、中风、视力丧失、肾衰竭和勃起功能障碍。有效的管理方法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如饮食和体重管理)、卡路里和份量控制、避免含糖饮料等。此外,与胰岛素协同作用的新药物也为男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饮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可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出了以下原则:
食物多样:膳食管理和治疗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食物多样是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基础。种类多样的膳食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第一类为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第二类为蔬菜和水果;第三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第四类为大豆类和坚果;第五类为烹调油和盐。糖尿病患者同样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少油少盐限糖限酒。糖尿病患者进食应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 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能量均衡:目前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整体糖尿病人群中占比逐日增高,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减轻肥胖糖友的体重,改善代谢状况。能量的需要量与年龄、性别、体重和身体活动量等有关,具体可查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需要量表,也可根据体重估算,例如一个60 kg 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其每天能量需要量在1500~1800 kcal之间。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推荐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体重指数应保持在18.5~23.9 kg/m2之间,但是从年龄和降低死亡风险考虑,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重。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食物。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GI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低GI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引起的餐后血糖波动比较小,有助于血糖控制。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多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GI食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
积极运动: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 min,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是改善健康很好的机会。
清淡饮食: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 g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 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摄入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建议糖尿病患者足量饮用白开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规律进餐: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尤其是春节即将来到,建议糖尿病患者春节期间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尽量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个体化管理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这包括:
个性化控制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情绪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血糖水平,患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用药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技术:对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非常重要。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卫生资源支持: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定期就医,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但是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血糖控制情况等,通过专业的内分泌科医师及营养科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提高管理效果。最后,祝大家蛇年吃的健康,血糖倍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