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地情深:后土娘娘的民俗风情与信仰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地情深:后土娘娘的民俗风情与信仰传承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121707485803302

后土娘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位重要的女神,她象征着大地的滋养与庇护。从炎帝后裔到黄帝辅佐,再到幽都主宰,后土娘娘的形象经历了丰富的演变过程。如今,位于山西省万荣县的汾阴后土祠,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后土娘娘庙,见证了这一信仰的千年传承。


后土皇地祗,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位列道教辅佐神“四御”之末,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尊贵女神。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常常提到的“天公地母”,其中的天公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而后土皇地祗则正是那慈悲广大、滋养万物的地母。她的存在,象征着大地的滋养与庇护。

关于后土的由来,典籍中的记载众说纷纭,主要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首先,有一种说法认为后土是炎帝的后裔。《山海经·海内经》详细记载了后土的家世背景:炎帝的妻子听沃生下了炎居,炎居的后代中又诞生了节并,节并又生下了戏器,戏器则生下了祝融。祝融在江水边定居,并生下了共工。而共工,这位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人面蛇身,朱发飘飘,正是后土的父亲。这意味着后土作为炎帝的七世孙,其血脉深厚而神圣。

其次,另一种说法则将后土描绘为黄帝的辅佐。《礼记·月令》中记载:“中央土,其日戊已,其帝黄帝,其神后土。”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时则》也提到,黄帝和后土是同时代的伙伴,他们共同掌管着广袤的大地,从昆仑到碣石,约一万二千里。在这种说法中,黄帝是帝王,而后土则是他的灵魂伴侣,共同守护着这片大地。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后土是幽都的主宰。《楚辞·招魂》中描述:“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在这里,幽都被视为阴间的代名词,而后土则是这个阴间世界的主宰。


尽管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土皇地祗的形象逐渐从男性转变为女性。隋代以后,后土皇地祗开始以女性神仙的形象出现,民间尊称其为“后土娘娘”,并将其供奉在后土祠中,以表达对她的敬仰和祈求。


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庙前村,坐落着历史悠久的汾阴后土祠,秋风楼作为其标志性建筑,矗立在此,它不仅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后土娘娘庙,更是华夏文化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古代帝王即位后,都会依照传统,举行郊祀社稷的盛大仪式。而万荣后土祠,正是明以前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庙宇,被誉为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


这座庙宇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日益显现。据祠中保存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轩辕氏时代,人们便在雕水岸边,以扫地筑坛的方式,选择吉日良辰,举行隆重的祭祀后土的典礼。二帝三王八大员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据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汾阴后土祠的建庙历史可追溯到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汉代时期,祭祀后土形成了制度,每三年皇帝都会亲临此地,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汉文帝创建了秋风楼,以示对后土的尊崇。汉武帝刘彻更是多次来此祭祀后土,东岳封禅,汾阴祀土,其元鼎四年(前113年)扩建了汾阴后土祠,改庙为祠,定为国家宗祠,成为皇帝巡行的重要之地。他一生曾八次祭祀后土,规模宏大,仪式庄重,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辞》。据传,汉武帝刘彻在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时节,他在汾河舟中与群臣欢聚,慷慨高歌,创作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此后,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以及东汉光武帝等皇帝也先后来此祭祀,次数多达十一次之多。这些皇帝们的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对后土的尊崇与敬畏,更彰显了后土祠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今,这座古老的庙宇依然屹立在庙前村,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泛滥成灾,后土祠遭受重创,仅留下门殿及秋风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到了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秋,黄河再次决口,后土祠彻底荡然无存,令人痛惜。幸运的是,在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力挽狂澜,将后土祠迁移至庙前村北的高崖之上,这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后土祠。


庙内现存建筑丰富多样,包括雄伟的山门、古朴的井台、庄重的献殿、雅致的香亭、巍峨的正殿、崇峻的秋风楼以及东西两侧的配殿。后土娘娘的塑像端坐大殿正中,接受着世人的膜拜与瞻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山门与井台共同组成了国内罕见的品字形戏台,为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秋风楼位于祠庙深处,因藏有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镌刻的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此楼凭河而立,高耸入云,壮丽非凡。楼体分为三层,采用砖木结构,顶部为十字歇山式,总高达32.6米。底部筑有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台阶之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寓意深远。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据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记载,北宋时期的后土祠是按照最高标准修建的,其建筑风格与文献所载的北宋东京宫殿颇为相似。北京故宫在建筑布局和技法上,也继承了万荣汾阴后土祠的建筑特点,可见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如今的后土祠,虽然规模不及唐宋时期那般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依然是国内后土祠庙之冠。农历三月十八是后土娘娘的诞辰日,信众们在这一天会聚集于此,主祀后土娘娘,祈求赐福消灾,传承着古老的信仰与习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