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明的抽动症故事:家长必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明的抽动症故事:家长必读!

引用
中国网
11
来源
1.
http://zgmy.china.com.cn/2024-08/27/content_42902283.htm
2.
https://www.sohu.com/a/808237878_121425761
3.
https://www.sohu.com/a/795454487_121809590
4.
https://bjad.com.cn/Html/News/Articles/102051.html
5.
https://www.bjad.com.cn/Html/News/Articles/102046.html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9
7.
https://www.bjad.com.cn/News/Articles/Index/102028
8.
https://www.zsboai.com/department_xesjnka0_ksdt/2024/QeZ0Nvbp.html
9.
http://www.tzmh.com/cdz/xwdt/3929.whtml
10.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8
11.
https://www.52hrtt.com/gh/n/w/info/G1726820767633

小明是一位7岁男孩,最近半年来,他的行为让父母越来越担忧。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却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起初,父母以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坏习惯,但当这些行为持续了数月之久,他们意识到问题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抽动症,这个陌生的医学名词,逐渐进入了小明父母的视野。抽动症,也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据统计,我国学龄儿童抽动症的患病率高达3%-10%,近10年来发病率更是增加了6倍,每10个儿童中就有1个抽动障碍儿童。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从简单的眨眼、皱眉到复杂的模仿动作、秽语等。这些症状可能时轻时重,甚至在某些时期暂时消失,但往往会反复发作。抽动症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神经发育、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3-5倍,且5-10岁为高发年龄段。

面对抽动症,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抽动症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西药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抽动症状。近年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奎硫平、维思通等在难治性病例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抽动症也有其独特优势。中医认为抽动症属于"肝风"范畴,治疗原则是"息风止动"。南京市中医院的张骠教授研制的"静安口服液",由生地黄、白芍、天麻等中药组成,经临床验证效果良好。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也能有效缓解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家长需要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避免斥责和暴力,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孩子消除病耻感,增强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管理也很关键。建议减少糖分摄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动物内脏。

抽动症的预后因人而异。短暂性抽动障碍通过合理治疗,一般在用药1个月后症状就能得到控制。抽动秽语综合征若能早期治疗,抽动症状可在1-6个月内减轻。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则需要长期管理,但通过持续治疗,大多数孩子仍能恢复正常生活。

小明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抽动症儿童都重新找回了快乐的童年。抽动症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孩子们仍然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是帮助他们战胜抽动症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