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J-7A雷达闪耀珠海航展,江苏企业创新力爆棚!
KLJ-7A雷达闪耀珠海航展,江苏企业创新力爆棚!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款来自江苏的雷达产品成为了全场焦点。由中国电科十四所研发的KLJ-7A型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不仅在航展上大放异彩,更以其卓越性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
KLJ-7A:中国雷达工业的骄傲
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是现代空战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KLJ-7A型机载火控雷达在海外极端炎热天气的高强度测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客户高度评价并成功出口。“KLJ-7A的成功出口,使我国跻身极少数能提供此类高端雷达产品的国家行列,充分展示了中国雷达工业不断提升、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中电国睿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款雷达的成功,离不开十四所的技术积累。作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十四所自2014年首次亮相珠海航展以来,持续推动雷达技术的发展。本届航展上,十四所推出的“全域防空探测装备”家族,包括YLC-2E多功能雷达、YLC-8E反隐身雷达等明星产品,展现了中国在雷达技术领域的全面实力。
江苏创新:从军工防务到商业航天
江苏企业在此次航展上的表现,远不止于雷达领域。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江苏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
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携今年1月首飞成功的火箭“引力一号”模型和半人高的原力-110火箭发动机实物参展。“别看这台发动机小,它的海平面推力有110吨,于无锡动力基地制造。”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于继超说,公司当时考察了全国多个城市,无锡所在的江苏航天产业链上下游完备、发展商业航天的决心笃定,引入的很多卫星企业利于公司承接任务,从见面到决定落户仅用了1个月时间。
“双11”刚刚卖出两张商业载人飞船船票的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携火箭发动机“雷霆”参展。这款发动机可重复使用10次,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重复使用,需要在发动机使用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包括清理煤油、吹出液氧、置换氮气以及使用酒精或有机溶剂冲洗等步骤。”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泽说,公司火箭制造基地分布于我省无锡和南通两地,江苏的供应链和交通运输优势有力保障公司快速发展。
螺旋桨发动机不按常理地“长”在顶上、白色的机身更像是一条船……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11号展馆D1展区,两款水陆两栖飞机以独特的造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它们分别是海星飞机和DS-2C飞机,都是已成功试飞的水陆两栖飞机。”此次参展的无锡整机制造企业道尼尔海翼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益华介绍,海星飞机是一款5吨级一体式水陆两栖飞机,可用于商务通勤、旅游观光等低空经济场景,今年3月完成陆地首飞、9月成功水上首飞,还没上市就得到东南亚、希腊等地客商青睐,明年年产能将快速达到48架。
特种装备:展现江苏制造硬实力
在特种装备领域,江苏企业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江苏君华特种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制备的PEEK(聚醚醚酮)特种工程塑料系列产品,解决了通信遥感卫星增加光学口径的制造难题。“空间相机主光学系统的反射镜使用复合PEEK树脂制造,不仅强度高,反射效率也高。”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配合各院所生成的PEEK零件应用于卫星运载火箭及特种装备。
位于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的航亚科技专注于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客户覆盖GE航空航天、中国航发集团等航空发动机厂商和设计院所,公司此次重点展示了自主生产的精锻叶片、整体叶盘、涡轮盘等“两机”核心零部件。“国内叶片生产仍多采用‘模锻+数控’加工工艺,我们使用精锻工艺制造的航空发动机叶片被安装到国际主流发动机型——LEAP发动机上,助力空客A320、波音737、商飞C919等大客机安全飞行。”航亚科技总经理朱宏大说,公司始终聚焦高端制造,年均投入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0%。
展望未来: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前景广阔
尽管江苏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专家也指出,江苏航空航天产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成都有成都飞机工业,沈阳有沈阳飞机工业,上海有中国商用飞机。江苏如果有类似的链主企业,能更好地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航亚科技总经理朱宏大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为企业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军工防务到商业航天,从雷达技术到特种装备,江苏企业在珠海航展上的表现,充分展示了江苏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广阔前景。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重视,江苏企业有望在这一领域持续领跑,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