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沙漠到玫瑰,三代人守边的奋斗故事
新疆面孔闪耀春晚:从沙漠到玫瑰,三代人守边的奋斗故事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几位来自新疆的面孔成为了全场的亮点。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不同领域的奋斗与成就,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从沙漠到绿洲:田野的治沙传奇
“在沙漠里种好一棵梭梭,比养孩子还难。”这是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员田保团的感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治沙队队长田野带领着8名退役老兵,用7年时间将万余亩荒漠变成了绿洲。
2018年3月,田野和战友们成立了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承包了3000亩沙地。他们面对的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沙丘需要先推平,再修路、拉电、铺设滴灌管网,才能满足树苗成活的条件。
2022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摧毁了即将收获的梭梭苗,损失超过200万元。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治沙队的队员们。他们凭借在部队锤炼出的钢铁般毅力,顽强地奋战在治沙一线。
2023年,且末县老兵治沙队获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更多人,河北小伙王建学看到他们的故事后,跨越千里,毅然投身到老兵治沙队中。
玫瑰花开:于田县的绿色奇迹
在被誉为“玫瑰之乡”的于田县,销售经理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家乡的魅力。2024年,她参与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与家乡人民一起在沙漠边缘种植玫瑰花,完成了这一重要的生态项目。
于田县的“沙漠锁边”工程历时40余年,新疆各族人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起了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长廊。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玫瑰花苗,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
这一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于田县建立了中药材交易市场,总投资2.08亿元,年交易量达30万吨,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以上。目前,该县已建成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守卫边疆:都尔汗的家国情怀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都尔汗·拉齐尼在春晚舞台上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能像家族中的英雄一样,守卫边疆,保卫祖国。”
她的家族三代人坚守边疆,已有70多年的历史。她的父亲拉齐尼·巴依卡在2021年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爷爷曾荣获“人民卫士”称号。都尔汗本人立志成为一名军医,继承家族守护边疆的传统。
创新融合:新疆艺术学院的科技之舞
新疆艺术学院带来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将传统秧歌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16个机器人与16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共同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这些机器人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每个机器人都拥有19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每条手臂还额外增加了3个关节。通过AI软件精细捕捉舞蹈演员的动作,形成指令代码,再由工程师精细调整,导出程序放在机器人上就能直接运动。
尼格买提:春晚舞台上的新疆声音
作为春晚主持人,尼格买提在参与魔术表演时的紧张和小动作引发了观众关注。但这些反应也体现了他在高压环境下的真实流露,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
从治沙英雄到产业先锋,从边疆卫士到艺术创新者,这些新疆面孔在春晚舞台上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奋斗精神。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疆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向前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