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百里生态长廊:打造母亲河畔的绿色新地标
郑州黄河百里生态长廊:打造母亲河畔的绿色新地标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沿线的重要城市,郑州积极响应这一战略部署,启动了黄河百里生态长廊建设。这一工程不仅是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打造“幸福河”的具体实践。
生态长廊:绿色工程的宏伟蓝图
郑州黄河百里生态长廊西起惠济区江山路,东至中牟县与开封市交界处,全长76.5公里。工程以“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为理念,通过“堆丘、理水、植林、通廊、融文”等造景手法,打造了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廊道。
在建设内容上,生态长廊主要包括骑行道、步行道、景观节点等设施。目前,已建成骑行道76.5公里、步行道36公里,栽植乔灌木7.84万株、草花地被239.23万平方米。沿线还建设了23座驿站,以及起点广场、天河秀林、八堡驿站、马渡观河、来潼赏花、杨桥月季园、郑东水中心、赵口听涛、九堡览胜等多处景观节点。
生态效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长廊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更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据统计,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类种群数量从保护区设立之初的169种,增加到目前的29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黄胸鹀、猎隼等珍稀物种。
邙岭绿化提升工程是生态长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郑州市完成邙岭绿化面积4.92万亩,建设各级森林特色小镇52个、森林乡村576个。这些绿化成果不仅美化了黄河沿岸的环境,更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小气候。
市民体验:绿色生活的美好空间
生态长廊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每到傍晚,马渡观河广场总是游人如织,大家在这里观落日、赏美景,尽享惬意时光。周末时,不少市民选择在生态廊道骑行或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生态廊道的建设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一些沿黄村庄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起了特色餐饮和民宿产业,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体验黄河文化的机会。
未来展望:持续守护母亲河
郑州黄河百里生态长廊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根据规划,到2035年,这里将建成山水相连、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美丽都市圈。届时,生态廊道不仅是一条绿色长廊,更将成为展示黄河文化、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地标。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郑州黄河百里生态长廊必将在保护母亲河、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郑州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