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银滩:从“湾长制”到美丽海湾的生态蝶变
北海银滩:从“湾长制”到美丽海湾的生态蝶变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广西北海银滩成功入选。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海湾,以其清澈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
“湾长制”引领生态治理创新
北海银滩的生态蝶变,始于2022年实施的“湾长制”。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海湾管理保护责任体系,通过分级设立湾长,实现海湾管理的常态化和精细化。
北海市将全市海域划分为6个海湾单元,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湾长,下设市、县、乡镇、村四级湾长体系,约200名湾长定期巡湾,动态监管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为破除“九龙治海”的弊端,北海在全区首创海洋监管综合执法指挥中心,构建“1个中心、15个平台、17支队伍、多部门协作”的海洋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海洋联合管控力度。
系统治理成效显著
在“湾长制”引领下,北海银滩的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实施以来共整治海滩面积270多万平方米,清理海洋垃圾6500余吨,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近3千个,有效处置环境违法行为300起。
这些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2022年、2023年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98%以上,连续两年在广西排名第一。2023年,北海银滩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
北海银滩的生态保护不仅停留在污染治理层面,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2020年,自然资源部调研组对北海市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在银滩中区岸线综合整治修复项目上取得的成绩。
在创新实践中,北海市还注重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不仅能防风消浪、保护海岸,还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北海市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态红利释放发展新动能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北海银滩的自然景观,更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4年,北海银滩实现旅游消费约296亿元,同比增长29.55%。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让“碧海银滩”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北海银滩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展望未来
北海银滩的成功经验,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湾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像北海银滩这样的美丽海湾将涌现出来,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