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与正阳门:一座城的百年记忆
紫禁城与正阳门:一座城的百年记忆
2025年春节,一场别开生面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在广西南宁盛大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首次将充满年味的“紫禁城”搬到外地,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之美。
作为2025年春节文旅特别活动的亮点,“紫禁城里过大年”数字馆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观众可以“穿越时空”体验八旗勇士的冰上百戏,与“小童”们打雪仗、堆雪狮子,感受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观众还可以借助百度文心大模型iRAG技术,现场拍照生成充满宫廷风格的新春AI合照及新年祝福语。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展示,更是一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两座标志性建筑——紫禁城和正阳门。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城门设计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紫禁城主要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这四座城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的外朝中路,设计宏伟壮观;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东华门因清代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此门出,民间俗称“鬼门”;西华门内务府就设在此处,皇帝与后妃如果要去西苑,也需从此门进出。
而正阳门,又称前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其北面正对着大清门、天安门,直通皇城大内。正阳门的历史,无疑与北京城的建置沿革息息相关。明朝永乐初年营建都城,有城门九座。据清人考证,其南城基址已与元时旧基“不甚相合”,可能有所扩建,但正南门则仍名“丽正”。英宗正统二年(1437)起,再度修建九门城楼,至正统四年(1439)竣工;其正南门除正楼外,月城内左右亦各有一楼;其他八门则均只有一座月城楼;且“更名丽正为正阳”,正阳门的名号从此出现。
正阳门在平日虽设而常关,只有在御驾经行时方才开启。官民出入,则经由月城东西所设的两座侧门。而在月城内东西两边,尚分别有观音大士庙与关帝庙二座。正阳门外为石道,即正阳门大街(前门大街),两旁搭盖棚房,亦为贸易之所,自明代已是如此。由于该处乃出入内外城的要道,占尽地利,“行人辐凑,毂击肩摩”,乃是京师最为繁华热闹的中心地带。
1900年,正阳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义和团运动期间,团民在大栅栏老德记药房纵火,火势蔓延至正阳门箭楼,导致其半毁。这场火灾不仅是一场意外,更成为了庚子事变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对清廷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紫禁城和正阳门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而“紫禁城里过大年”这样的创新活动,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正如《中国古建筑密码 北京篇》和《建筑——和谐之美》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两座建筑不仅是砖瓦石木的堆砌,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的每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每一梁每一柱,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在这个新年的开端,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禁城,登上正阳门,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温度,品味那份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