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书院:四百年文化传承的见证
船山书院:四百年文化传承的见证
2024年10月3日,夏历九月初一,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在长沙举行。来自湖南、广东、江苏、澳大利亚等地的50余位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纪念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诞辰406周年。这场由船山学社主办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纪念仪式,更是一次对船山思想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盛宴。
船山书院,这座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东洲岛上的百年书院,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迁,更承载着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书院始建于1878年,由张宪和在回雁峰下的王衙坪创立,最初名为“船山祠”,用以纪念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号船山)。四年后,曾国荃捐赠《船山遗书》332卷珍本,进一步丰富了书院的藏书。
1885年,在彭玉麟的推动下,书院迁至东洲岛,并邀请国学大师王闿运担任山长。从此,船山书院声名鹊起,成为湖南重要的教育中心。民国年间,书院先后改名为“衡、永、郴、桂船山崇古学堂”、“船山国学院”及“衡阳船山文科大学”。1949年后,更名为“衡阳市第一中学”。
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象征,船山书院不仅是祭祀和传承王船山精神的重要场所,更是湖湘文化的重镇之一。书院以弘扬王夫之的思想为核心,注重实学教育,不拘泥于科举功名。它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如杨度、梁镇中等,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衡阳市高度重视船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湘西草堂为核心,当地打造了王船山故里生态文化旅游区,包括船山文化园、船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夫之河畔生态文化园、石船山遗址等景点。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和研学,更成为了湖湘文化精神的重要传播基地。
2019年,为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衡阳市以“弘扬船山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衡阳)首届船山书院文化旅游节等。此后每年,衡阳都会举办纪念王船山诞辰的活动,持续推动船山文化的传播。
在学术研究方面,船山思想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2024年,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该书聚焦王船山的生平,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并将南明这段复杂的历史异常巧妙地揉入其中,一经出版,便受到许多业内媒体关注和众多读者好评,入选《中华读书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探照灯等多个好书榜单。
船山书院,这座承载着湖湘文化精髓的百年书院,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领航衡阳文化的“头雁”。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传统书院的魅力,体验古代文人的学习生活氛围。而船山思想,这位明末清初思想巨匠的智慧结晶,也正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如学者们所言,船山学不止是湖南的大水库,更是中华文化的大水库。在新时代,我们有责任将船山学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湖湘文化再次“走向主流,引流潮流”,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建纲立极、创业垂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