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与抗战遗址的完美融合
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与抗战遗址的完美融合
重庆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抗战文化浓郁的城市,主城区的民国建筑随处可见。其中,李子坝地区以其独特的轻轨穿楼景观和丰富的抗战遗址而闻名。这里不仅有全国独有的轻轨穿楼奇观,还保存着多处抗战时期的文物建筑,是了解重庆抗战历史和建筑特色的重要窗口。
重庆是一个很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抗战文化浓郁的城市,主城区的民国遗留随处可见,这也许就是重庆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也不排除地域特色的吸引力,比如李子坝。对于解放碑和朝天门而言,李子坝是后起之秀。
古话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此话一点不假,李子坝虽是后起之秀,却名声斐然驰名中外。
李子坝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李子坝有个穿楼而过的轻轨站。轻轨穿楼而过,李子坝是绝无仅有的,是全国独有的,是最能代表重庆地标和重庆建筑特色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每天都有很多外游客慕名而来,因为李子坝不仅可以看“轻轨穿楼”,还可以观赏距离李子坝轻轨站几步之遥的抗战遗址公园,里面的遗存可多了。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位于李子坝轻轨车站旁,背靠鹅岭,面临嘉陵江的狭窄的漫坡上,全长1.8公里,面积共12万平方米。
抗战时期,由于这里紧邻市中心又地势险要,环境优美静寂,是远离城市喧嚣避开日机轰炸的世外桃源,因而国民政府高官和重要部门都一并迁入,使得这块静谧的土地突然之间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公园内包含5组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旧址、银行地下金库及交通银行学校旧址。
进入公园靠右下行,有一栋漂亮的黄色小洋楼,是李根固公馆,现为咖啡馆。
李根固曾经是重庆的警备司令,也是川军的抗日名将。
小洋楼大门侧边的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面有邓小平的题字“一代战将”。所指人物叫王近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人物。
据说当年解放重庆时,正是他率领12军驻进重庆,而军指挥部就设在李公馆内。王近山因善打硬仗、恶仗而屡建奇功,所以邓小平称他为一代战将。
靠右继续下行,便是是刘湘公馆旧址。
刘湘是国民党的军阀头子,湘军的司令。这个人有着两面性,曾制造了三三一惨案,但在抗日方面又表现的很有决心,态度非常积极。他病逝于抗日前线,死前立下遗嘱:敌军不一日退出国境,川军则誓不一日还乡!
刘公馆原来的地址在一公里外,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中,如今的建筑是根据相关资料复建的。
刘公馆大门右侧有一个碉堡,抢眼正对江面。碉堡颇具沧桑,感觉它应该不是复制品。
其它的遗址都在公园大门下端右侧的平地上。银行金库在楼舍下面的地下,我想看看金库是啥造型,是不是和影片里看见的地下金库一样,可惜铁将军把门,进不去。
地下金库的出气口倒是一目了然,的顶端就在公园右侧的平台上。
李子坝除这两处景点外,还有一个吸引眼球的地方,那便是位于李子坝正街和嘉陵新路转角交叉处(即三层马路入口处)的“小黄楼”。
小黄楼整组建筑呈坐南朝北的走向,看上去像一把未开刃的长刀,将马路生生截断,所以显得极其惹眼。再来看建筑的局部,靠近墙体便可见外墙上凹凸不平的褶皱,这其实是一种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一种名叫燕窝泥拉毛的建筑技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刷漆技术因可以增加墙面的粗糙感,提高粘结力,使墙体更加牢固,所以广受追捧。只是当年这栋建筑的颜色不是如今这种亮眼的明黄,从一些老照片上看,修缮前的“小黄楼”更像是一栋“小灰楼”。
“小黄楼”不止是外观令人难忘,还有个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因沿着三层马路而建,所以从街边随意一家门店进去,都可以走入如迷宫般的内部。“小黄楼”占地面积大,且院落宽敞,店家繁多,行走在其中,很快便会觉察出各种通道设计的巧妙之处:不仅楼里上下两层皆临街,前后左右都相连,而且因其采用了轨道交通穿楼而过的理念,使得游客们可以在楼中毫无阻碍地穿梭。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入,都能抵达目的地,而这就是“小黄楼”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和奇妙趣味。
小黄楼的前身叫“觉庐”,不知何人所建,传闻抗战期间,此楼住的人员系美国飞行员。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前后连接曾家岩、红岩村,是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遗址走廊“一心两翼”的“一心”,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也是国内首次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展示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的公园。
建议用一天时间游览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遗址走廊。依次为:曾家岩、李子坝、红岩村。
曾家岩参观完之后建议坐轻轨到李子坝,可亲身感受一下轻轨穿楼而过的那种感觉,然后再观景平台俯瞰遗址公园和站台下面穿梭不息的人流。
遗址公园之后,再乘坐公交到红岩村。这样,既省时间又省力气,不走转路和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