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珍珠泉:千年名泉的历史与传说
南京珍珠泉:千年名泉的历史与传说
在南京市浦口区定山西南麓,有一处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的名胜——珍珠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如串串珍珠,故得此名。这处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景观,不仅以其独特的泉水闻名,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与文化记忆。
千年沧桑:珍珠泉的历史变迁
珍珠泉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时期,最早见于《江浦埤乘》等古籍记载。据《汤泉镇志》所载,早在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年)就有相关记录。明清时期,珍珠泉声名鹊起,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成为文人墨客竞相游览的胜地。1984年,珍珠泉被重建为景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胜地。
神奇传说:珍珠泉的民间故事
珍珠泉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相传老山有72洞,汤泉有72泉,每一处泉水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其中,太子泉、五柳泉和珍珠泉的传说最为著名。
太子泉位于今泉西村苏坊,据《光绪江浦埤乘》记载:“太子泉在治北四十里,旧传梁昭明太子尝游其处,手植二松于泉上。”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孙莘老、秦少游等人曾游历此地,并作《游汤泉记》。文中提到汤泉镇有五处温泉,其中太子汤“旧传梁昭明所游”,虽已“废于野”,但其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五柳泉之名源于五位老叟常在此沐浴濯足、对弈吟诗。据传,五老叟在泉池旁各插一株柳树,待五柳成荫后,该泉便得名“五柳泉”。民国《浦口汤泉小志》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龚景张购得五柳泉并加以修缮,使之成为一处风景名胜。
珍珠泉的传说则与苏东坡有关。相传苏东坡曾为珍珠泉题词“池塘映月”,并刻碑立于泉旁。秦少游沐浴珍珠泉后亦题词“天然浴池”,制成汉白玉碑镶嵌于珍珠泉门额。民国30年(1941年),珍珠泉曾被侵华日军霸占达四年之久。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珍珠泉历经多次维修翻建,一直供百姓无偿洗浴使用至今。
文化瑰宝:珍珠泉的诗词歌赋
珍珠泉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民间传说的附会,更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题咏。南宋词人张孝祥曾作《题定山寺》二首,描绘了珍珠泉畔定山寺的清幽景象。明代文人林光的《游定山寺》则将珍珠泉的美景与文人的雅致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清代诗人晏璧的《北珍珠泉》更是将珍珠泉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百尺珠帘水面铺,冷光浮浮与池平。夜深明月投空际,化作骊龙颔下明珠。”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珍珠泉的自然之美,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禅宗渊源:定山寺与达摩祖师
珍珠泉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与佛教禅宗有着深厚的渊源。定山寺位于珍珠泉附近,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由梁武帝为高僧法定所建。寺内有大雄宝殿、吉祥钟亭等建筑,环境幽静,景色宜人。
达摩祖师曾驻锡于此,留下了“宴坐石”等遗迹。寺内的卓锡泉相传为达摩思念故乡泉水,以锡杖卓地而成。最珍贵的是明弘治四年(1491年)的达摩画像石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还要早12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达摩造像碑之一。
文化遗产:珍珠泉的当代价值
珍珠泉不仅是南京的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如今的珍珠泉景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美景,更通过重建定山寺等人文景观,重现了昔日的辉煌。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珍珠泉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了解南京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珍珠泉的历史与传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南京千年的文化记忆,熠熠生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