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千年古巷里的国潮新玩法
三坊七巷:千年古巷里的国潮新玩法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这里保存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冰心等。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福州。此外,南后街上的网红“爱心树”也是游客们必打卡的热门景点。今年,“三条簪”妆造体验更是让三坊七巷成为福州最火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闽都国潮之美。
三条簪:福州传统妆造文化的魅力
“三条簪”妆造体验是近期三坊七巷最热门的活动之一。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来福州 簪福气”福州“三条簪”妆造文化活动,包括快闪、国潮秀、妆造文化展、妆造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三条簪”也称“三把刀”,由三根银簪组成,簪形扁平,刻有花纹,插在发髻之间,主簪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刃向外。相传古代福州妇女为抵御倭寇,把小铁器改制成铁发簪,用来杀敌防身。作家冰心曾在《故乡的风采》中盛赞头戴“三条簪”的福州妇女:“我也见到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农村妇女,觉得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妇女,能和我故乡的‘三条簪’相比,在俊俏上,在勇健上,在打扮上,都差得太远了!”
在三坊七巷的鄢家花厅举办的“三条簪”国潮秀和文化展,通过情景剧形式演绎了“三条簪”妆造的起源、演变和创新历程。文化展以“古韵与新生”为主题,设置时空对话、文创空间、福饰新生、妆造体验等展区,集中展示“三条簪”老物件、老照片、配饰、服饰等,让游客全面领略“三条簪”妆造文化的魅力。
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这里保存了200多座古建筑,其中宫巷是保护最完好的坊巷之一,保留了10余座明清古建筑。
宫巷先后住过的历史名人有:五代十国时的闽王王后陈金凤,明代被誉为“西来孔子”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清代有“贤臣”之称的山东代巡抚杨庆琛,清道光年间爱国诗人林昌彝,“中国海军之父”清代船政大臣沈葆桢,河南布政使、林则徐长女婿刘齐衔,曾任浙江按察使的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还有为祖国统一大业献身的革命烈士、国民党中将吴石。
爱心树:网红打卡点的爆火之路
三坊七巷的爱心树是另一处热门打卡点。这棵高近30米的榕树因其独特的爱心形状而成为游客合影的热门地点。春节期间,三坊七巷官方文创店古厝福礼文创中心推出的“爱心树周边文创产品”,包括爱心树公仔钥匙扣、帆布袋、冰箱贴等多种周边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据统计,春节期间文创产品销售总额突破百万元,订单达12868单。
三坊七巷周边游玩攻略
三坊七巷周边美食荟萃,从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等传统小吃,到闽菜馆的特色菜品,应有尽有。此外,三坊七巷靠近鼓楼区和仓山区,交通便利,可以方便地前往西湖公园、烟台山等景点游玩。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的文化地标,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通过创新活动和文创产品焕发新生。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网红打卡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