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荐:职场人士必知的癌症早期预警信号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荐:职场人士必知的癌症早期预警信号
49岁的宋先生因为痰中带血到医院就诊,很快就被确诊为肺癌。他特别不能理解:“医生,我一年前还好好的,为什么一年后就确诊了肺癌,而且还是晚期呢?”医生解释说,宋先生虽然出现痰中带血的症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但他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刺激性干咳,只是宋先生始终没有重视,他只是简单地认为自己只是得了支气管炎而已。
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晚期,更不可能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说明,早在一年前,宋先生的身体就已经出现肺癌相关的症状了,只是由于症状很轻微,所以他始终没有重视而已。
作为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癌症并非是悄无声息,只是它特别善于隐藏而已。当癌症来临的时候,身体其实很早前就已经发出了报警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并不明显,所以时有时无,很容易被忽视。
六大预警信号需警惕
不明原因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最直接的报警信号。癌症引起的疼痛在初期可能很轻微,不会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疼痛会越来越明显。
不明原因的消瘦
癌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消瘦的症状。这是因为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营养,正常细胞在营养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导致患者体重下降。
不明原因的贫血
很多癌症患者会合并贫血。一方面,癌症本身可能导致出血,如胃癌、大肠癌、肺癌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从而导致贫血。另一方面,癌症消耗大量营养也会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
不明原因的发热
癌症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容易引起发热。癌症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中低度发热,但如果合并感染,体温可能会急剧升高。
不明原因的乏力
乏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这一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会将乏力归因于睡眠不足、饮食不当或压力过大,却忽略了这可能是癌症的预警信号。
不同癌症的特异性症状
除了上述全身症状外,不同类型的癌症还可能引起特定的局部症状。例如,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带血;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及黄疸;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痛及食欲不振;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
通过宋先生的案例,我们再次提醒广大读者,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癌症,提高治愈率。
职场人士的特殊风险
职场人士由于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因素,成为癌症的高危人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长期熬夜: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增加患癌风险。一项针对240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上夜班超过29年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两倍。
久坐不动:长时间久坐会增加患结直肠癌、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患癌风险比每天坐4小时以下的人高出10%。
不健康饮食: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癌风险。例如,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环境污染:职场人士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如石棉、苯、重金属等,这些物质都是已知的致癌物。
权威机构的筛查建议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科普指南2024版》针对25种常见恶性肿瘤提供了详细的筛查建议。以下是几种主要癌症的筛查指南:
肺癌筛查
-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被动吸烟≥20年、职业接触史≥1年、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
- 筛查方法: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
乳腺癌筛查
- 高危人群:有遗传家族史、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
- 筛查方法:一般风险人群每1
2年进行1次筛查,高风险人群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宫颈癌筛查
- 筛查起始年龄:建议女性25岁开始宫颈癌筛查。
- 筛查方法:每5年一次单独HPV核酸检测,或者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或者每3年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
- 高危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 筛查方法:一般风险人群建议从40岁起进行风险评估,中风险人群50
75岁接受筛查,高风险人群4075岁接受筛查。
结语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无知和忽视。通过了解癌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提高治疗成功率。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未来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