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晚:从节目选拔到科技创新,一台晚会的幕后故事
揭秘春晚:从节目选拔到科技创新,一台晚会的幕后故事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春晚)如期而至,这场承载着中国人共同记忆的年度文化盛宴,再次引发了全民关注。作为这台晚会的总设计师,陈临春导演已经与春晚相伴31年,这是他第三次担任总导演。在他的带领下,春晚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集文化、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创新实践。
节目选拔: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陈临春导演在分享中提到,春晚节目的选拔过程极其严格,需要经过多轮筛选和彩排。"我们始终坚持'三个不用'的原则:格调不高的不用,有污点的演员不用,观众不喜欢的不用。"陈临春表示,这样的标准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春晚品牌的坚守。
在节目内容上,春晚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晚会保留了歌舞、戏曲、小品等经典形式,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入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例如,2025年春晚首次采用了AI加3D演播室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科技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春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令人瞩目。2025年春晚更是将科技元素发挥到了极致,通过AI、3D、云录制等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视听盛宴。
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张艺谋导演、宇树科技支持的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节目中,16台人形机器人与新疆艺术学院的演员们联袂主演,机器人穿着大花棉袄,表演扭秧歌、转手绢等动作,既展现了科技感又不失接地气。这些机器人是宇树科技2023年8月推出的人形机器人H1系列,每台售价约65万元。
在技术支持方面,阿里云作为央视春晚的云计算AI独家合作伙伴,提供了强大的全球云基础设施。通过30台4K超高清相机,实现了"天空环绕视角"的多维度拍摄,让观众可以360度观看表演。此外,通义大模型的AIGC技术也被首次大规模应用于节目画面中,如在《在岁月里的花》节目中,将舞台画面转化为静态油画,带来虚实交融的视觉效果。
8K超高清直播和XR技术的应用也是春晚的一大亮点。这是央视第四次开展8K春晚直播,通过"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模式,让观众在家就能享受4800万像素的清晰画面。XR技术的升级,结合数字孪生和大场景扫描重建技术,打造了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
观众反响:创新互动模式
2025年春晚在观众参与度方面创下新高。据统计,新媒体端直播点播量达28.17亿次,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攀升至166亿次,互动量高达6.7亿次。其中,95后年轻群体的参与度超过六成,显示出春晚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与淘宝合作推出的"许愿"活动,让7.2亿个心愿登上春晚舞台,超过1亿用户领取了"云参演证"。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也让春晚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未来展望:坚守文化使命
面对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和挑战,陈临春导演表示:"春晚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年轻人。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春晚的文化内核不会变,那就是团圆、喜庆、温暖、向上。"
从1983年首届春晚至今,这台晚会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共同记忆。正如陈临春所说:"春晚不仅是文艺演出,更是一种文化仪式,它凝聚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科技与艺术的双重驱动下,春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台承载着中国人共同记忆的晚会,将在创新与传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全球华人带来更多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