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镇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朱砂镇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通许县朱砂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幅生动的基层治理创新图景。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实施“人大+”工作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和服务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人大+”模式:基层治理的新探索
“人大+”模式是朱砂镇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大创新。这一模式以人大工作为纽带,将人大职能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多方联动的治理格局。
在“人大+党建”方面,朱砂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将党的政策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点,定期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不仅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提升了人大的履职效能。
在“人大+产业”方面,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扶农扶技活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同时,人大代表还积极为当地产业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在“人大+服务”方面,朱砂镇建立了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服务的常态化机制。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宣传、文化活动等,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产业转型: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朱砂镇的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是关键。近年来,该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以澳洲坚果种植为例,朱砂镇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特色种植基地,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也带动了农民增收。据统计,仅2024年,朱砂镇就引进了价值1.3万多元的澳洲坚果种苗,种植面积达数百亩,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此外,朱砂镇还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建设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场等,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朱砂镇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例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定期到朱砂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同时,朱砂镇还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消费帮扶: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朱砂镇积极对接外部市场,通过消费帮扶等方式,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例如,通过区域合作单位的帮助,朱砂镇的农产品不仅进入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场,还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了线上销售。据统计,2024年,朱砂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累计销售农产品价值达数千万元。
经验启示
朱砂镇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创新治理模式:通过“人大+”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 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引进科技人才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消费帮扶等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朱砂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一条充满智慧与创新的探索之路。其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和服务优化,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