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帮工受伤,法院+村委会来帮忙!
义务帮工受伤,法院+村委会来帮忙!
近日,云南省牟定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义务帮工受伤引发的纠纷,不仅妥善解决了当事人的赔偿问题,也为当地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案件经过与调解过程
2023年10月,牟定县新桥镇的李某在帮助姐夫普某建房时,不慎从二楼跌落,造成身体多处骨折,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事故发生后,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李某遂将普某诉至牟定县人民法院。
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双方的亲属关系以及农村建房帮工的普遍性,决定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承办法官多次深入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并邀请村委会干部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向双方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各方责任,同时从亲情角度出发,劝导双方互谅互让。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普某一次性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12万元。协议达成后,普某当场履行了赔偿义务,双方握手言和。
法律分析:义务帮工受伤的责任认定
这起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也为村民们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在本案中,李某无偿帮助普某建房,属于典型的义务帮工行为。普某作为被帮工人,未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而李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施工过程中未尽到足够的安全注意义务,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法院正是基于双方的过错程度,促成双方达成了合理的赔偿协议。
预防措施与安全提醒
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在农村建房等活动中,无论是帮工人还是被帮工人,都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帮工人在提供帮助时,要量力而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被帮工人则应为帮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时可购买相关保险,以降低风险。
同时,村委会和基层司法机关也应加强对村民的法治教育,引导村民在互帮互助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这起义务帮工受伤案件的成功调解,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与“友善”的精神内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既要弘扬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也要注重安全防范,让助人为乐的善举不再成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