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崛起,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崛起,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枣庄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数据显示,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9.15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崛起,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锂电产业:枣庄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枣庄市抢抓国家实施“双碳”战略目标和山东省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的重大机遇,将锂电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过20年的发展,枣庄已经形成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再到电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枣庄拥有锂电产业链企业120家,产品种类达300多个。2023年1-11月,全市锂电产业链同比增长78.3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产能方面,枣庄已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5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米、电解液13万吨、电芯27.6GWh、拆解0.4万吨。
创新驱动:打造锂电产业高地
枣庄市高度重视锂电产业的科技创新。全市已搭建省市级锂电科创平台55个,锂电企业授权专利达1676件。山东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落户枣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国际CB计划和北美UL授权实验室,构建形成了覆盖锂电技术研发、中试应用、检验检测的完整“创新矩阵”。
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山东精工电子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18项,获英、法、德、美、韩、加拿大、澳大利亚7个国家授权,生产的储能机柜销往欧美,用于家庭储能;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成为全球三大高尔夫球车巨头的供应商。
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
枣庄市按照“全市域覆盖、全链条贯通”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以枣庄高新区为核心基地、滕州薛城台儿庄为配套产业区、市中峄城山亭为协同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核心基地的枣庄高新区,2024年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14.5%。区内锂电池制造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枣庄高新区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腾飞
山东省出台《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锂电池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方案明确支持枣庄建设国内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基地,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枣庄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组建锂电产业联盟、设立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储能产业:新的增长点
枣庄在储能领域同样表现抢眼。2021年,枣庄被列为山东省5个省级储能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枣庄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362兆瓦/724兆瓦时,居全省前列。2023年,枣庄又有3个储能项目(总容量400兆瓦/800兆瓦时)纳入省2023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名单,建成后枣庄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762兆瓦/1524兆瓦时,进一步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国际视野:打造“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2023年9月,枣庄成功举办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招引项目165个、总投资额1380亿元,开幕式集中签约项目28个、签约额708.2亿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枣庄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全国第一份“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培育命名合作协议,标志着枣庄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站在了新起点、迈向了新征程。
从“煤城”到“锂都”,枣庄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转型。随着锂电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座鲁南老工业城市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向着“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