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心脏健康的未来之星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心脏健康的未来之星
2013年9月5日,对于30岁的邓先生来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日子。这一天,他成为首个植入国产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的患者。十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他体内的支架已经完全吸收消失,血管恢复了正常功能。这个突破性的医疗成果,不仅改变了邓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研发的创新医疗产品。它采用聚乳酸(PLLA)作为支架基体材料,这种材料既能提供足够的血管支撑力,又能在完成使命后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在体内留下任何永久性异物。
支架的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植入后的3-4个月内,支架会固定病变血管结构;随后在1年后开始逐步降解;最终在2-4年内被人体完全代谢吸收,使血管恢复自然状态。这种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金属支架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血管内膜增生和慢性炎症反应,还让患者摆脱了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困扰。
与市场上其他生物可吸收支架相比,Xinsorb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乐普医疗的NeoVas支架厚度为170微米,华安生物的Xinsorb(与乐普同名但为不同公司产品)厚度为150微米,而Xinsorb支架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工艺,实现了更薄的支架壁厚度,这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其载药量更低,仅需常规载药量的四分之一就能达到同等药效。
自2020年上市以来,Xinsorb支架已成功应用于超过28000名患者。临床数据显示,其在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满意度方面都表现出色。目前,该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成功出口到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了中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实力。
从市场前景来看,生物可吸收支架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中国使用的全降解支架将增长至128.9万个,占全部支架数量的30%。预计中国全降解支架产品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6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38.5%。
Xin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成功研发和临床应用,不仅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这种创新医疗器械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开启心脏介入治疗的新纪元。